第(2/3)頁 裴遇的父親本是當朝唯一的異姓王,曾為先帝攻城掠地,贏過大大小小無數的戰爭。 卻也深受先帝忌憚,先帝深感時日無多,生怕自己去后,子孫后代未能轄制城王,反成為城王的傀儡,于是雇下大批殺手,于四年前城王回京述職之際,埋伏大批高手。 那一夜,血光沖天,裴遇因外出小解而躲過了一劫,被姐姐帶著逃到了南方。 在那里,他遇到了此生摯愛。 一襲芙蓉衫的顧宛寧在顧家門前施粥,他餓的厲害,連夜里的逃亡生活使得他瘦成了一個皮包骨頭。 顧宛寧見狀多給了他兩個饅頭。 官兵以捉拿偷竊者的名義前來搜人,顧宛寧將他藏到了粥棚里,并逃過了一劫。 彼時顧宛寧年僅十四歲,她瞧著他這般瘦弱,以為他小,還叫他一聲“弟弟”。 其實他比她還要大上兩歲。 “弟弟,我也曾聽人家說生活貧困的鄉里,逢著災年,有時候連一口飯都吃不上,生死關頭,為了活著,做出什么樣的事情都不奇怪,可你還小,不能養成這樣的習慣?!? 同樣出身優渥的顧宛寧并不如同國都貴女一般不食人間疾苦,不曾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偷竊的行為,反而敦敦教誨。 裴遇覺得這個女郎便如天上的月光一般,純潔而美好。 顧宛寧將他領到了顧家,因他被人所通緝,顧宛寧便給他唇角點了一顆痣。 他從此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是顧府的下人。 他為不給顧宛寧添麻煩,于是每日里低垂著頭,話也不多。 但顧宛寧總是記掛著他,興許是覺得他年紀小,太可憐,于是每每用膳的時候都將他給喚過去。 短短三個月,他就比二人初見時候身量高了許多,整個人也健壯了許多。 她是他在經歷過滅門之恨之后,見到的唯一一抹暖色。 他的心因顧宛寧而日漸消融。 但彼時他身負滅門之恨,也從來沒想過情愛之事。 直至顧宛寧及笄之禮時被人下藥,少女無助央求的模樣令他無法視而不見,他想幫她。 是為救贖顧宛寧,更是為了救贖自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