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恩公? 在場的眾人立馬抓住了最關(guān)鍵的信息,為什么龍王要叫仙人恩公?難道二者有交情? 既然有交情,龍王為什么不去阻止那些龍? 這些問題被一一提出來,聞清庸則對此結(jié)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作出了回答。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一個族群的內(nèi)部不可能達到高度統(tǒng)一,現(xiàn)代廟堂與地方官府尚且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利益不同自然目的與行為不同。據(jù)我們目前了解到的,龍族內(nèi)部應(yīng)該分為許多個群體。” 聞清庸這種專門研究修行歷史的,最主要目的不是關(guān)注哪位強者,而是拼湊出修行界各時期不同的社會結(jié)構(gòu)。別人分析修行界的某件事情,一般都是以強者為切入點,而他是以當下歷史背景。 “龍宮龍王與這些真龍所以同屬龍,但并沒有直接的上下關(guān)系。龍王沒辦法控制這些龍,再者更不能為了人族而去限制同族。在龍的眼中人類是一種食物,而不是同等的存在。你不能為了狗而立法禁止人,你只能從人的財產(chǎn)安全做出考量立法。” 聞言眾人紛紛點頭,覺得這說法確實有道理。 聞清庸的比喻非常恰當,人不是龍,所以龍王不能因為人而去阻止其他龍。在強人社會實力至上,但手底下的人同樣掌握著一定的暴力。 如此會導(dǎo)致首領(lǐng)需要更關(guān)注底下人的意見,不是人人都是在世仙。尋常化神有強有弱,絕大部分都是在一個相較平衡的水平。 能夠碾壓元嬰,但元嬰打不過能躲。 “我有一個問題。”有人舉手說道,“龍族內(nèi)部的分裂可以解釋得清,但為什么龍王要稱仙人為恩公?既然與仙人有恩,為何不出手相助?” “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請教真人了。” 聞清庸目光投向云浮真人,不同的身份決定了不同的思考邏輯,強者的思維他們無法感同身受。 云浮真人反問道:“你們覺得九州有多大,東海又有多大?據(jù)我所知從月宮到東海,以金丹的速度需要飛6個月。左右縱橫超過萬里橫跨無數(shù)山川地脈,伱不能奢求一位強者每天費心費力的去看其他地方。” 修行界很大,哪怕是九洲也不是連成一片的。九州中的任何一個州都比現(xiàn)代某個地區(qū)要大,其中人族居住的地方不足10%。很多苦寒之地是不適合人居住的,要么太熱,要么太冷,要么毒蟲猛獸太多。 最重要的是不能種田,絕大部分土地都不適合耕種,修行界可沒有那么多轉(zhuǎn)基因糧食。這也是為什么上清宮也把科研大牛當個寶,學好數(shù)理化修仙的也會高看一眼。 哪怕是神州之外,原本的富豪與官員,或許會失去原有的地位,直接被轉(zhuǎn)世者消消樂。但科學技術(shù)人員不會有事,在一個地區(qū)的局勢穩(wěn)定下來后,甚至會得到優(yōu)待。 一開始上清宮并不能掌控整個九洲,只能夠通過各大宗門間接維系天下太平。一開始他們的要求只是沒有屠城、饑荒、吃人等事情,具體肯定有人過得苦,可上清宮也鞭長莫及。 “至于龍王為何不出手?我已經(jīng)說明白了,可能是不知道。東海龍宮與九州不是隔了一條江,而是隔了一座海,人家龍王在龍宮里榮華富貴怎么會理會需要外出討生活的泥腿子?” 聞清庸問道:“那恩情呢?” “仙人之法傳遍天下,不乏有精怪受到點化,被叫聲恩公是很合理的。”云浮真人斬釘截鐵的回答。 “仙人的長春功,哪怕是精怪也能練。而我們九州在仙人執(zhí)掌天下,對于精怪如果沒吃人,以教育引導(dǎo)為主,正所謂堵不如疏。” 人妖矛盾一直存在,九州歷史上甚至有專門的獵妖宗門。但精怪是殺不完的,只要有動物存在就一定會有妖怪誕生。 但自從太陰仙子成為化神以后,九州精怪的地位無形中被抬高了,不再人人喊打。因為太陰仙子是九州“體制內(nèi)”第一位妖圣,強者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天下,更何況是她的身份。 仙人之妻,如此哪怕是佛道兩尊化神都得退避三舍。枕邊風這種東西,可不是開玩笑的。 當然歸根結(jié)底還是化神級別的修為,一個在九州有著合法地位的妖圣。 “有道理。” 聞清庸又順位下來問趙四。 “趙先生覺得呢?” 趙四連忙輸入文字,詢問事情的真?zhèn)巍? 【趙四】:易哥,那個東海龍王好像叫你恩公?這條龍不會是你點化的吧? 【李易】:不殺之恩。 【趙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