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論心論跡-《滄海紀》
第(1/3)頁
真正會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的日子還要當屬幾個月后的春節,所以今日的壽誕氣氛還算比較輕松的。
顧懿對子女們的一番寒暄完畢過后,就該到了各宮開始獻禮的時候了。
性子向來溫潤如玉,醇厚如酒的太子顧淵首先帶頭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旁候著的內官趕緊識趣地弓著腰捧過來了一個被紅布包著的木質托盤。
顧淵一絲不茍地先行輯禮,然后才誠心誠意地開口道:“父皇,這是兒臣從民間收集到的,書圣蕭瀟的真跡孤本,以為父皇的祝壽之物,萬望父親收下兒臣的一番赤城心意?!?
前朝的書圣蕭瀟乃是南地最負盛名的書法大家,他的真跡,說是價值連城都稍顯貶低了,那根本是有錢都找不到門路買,因為南地常年戰亂不斷,古本真跡非常難以保存,武將大多都是莽夫出身,這些珍貴的典籍在他們眼里還不如一匹戰馬,一把利刃來的珍貴,在無人保護的情況下,南地的珍貴典籍基本上都損毀于戰火之中,這也是為何中庭那邊的人視南地為不開化的蠻人,因為典籍的缺失,南地的文化方面一直都是止步不前,甚至都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也難怪會被人看不起了。
到了現在成了大一統的涼國,進入了和平時期,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找回這些孤本典籍的重要性,故而任何只要是識貨的人,僥幸得到了一些古本,都是拿來當傳家寶一樣供著,用以教導子孫,繼承家學,更遑論前朝書圣的真跡了,倒也唯有顧淵能拿得出這般禮物。
畢竟他母親德妃乃是江州豪族何家出身,而前朝書圣蕭瀟正是現在的江州人士,年輕時為了更好地學習,更是曾親自前往江州,執弟子禮拜讀何家的家學,一晃數載,與當時的何家人關系極好,何家保存有一部分他的真跡,這并不為奇,不過這般的傳世珍寶,仍是無法用簡單的金錢來衡量。
其實哪怕就是以他皇子的身份,這般珍貴的物品按說何家也不會給他的,畢竟王朝更迭,對于他們這般文風鼎盛的世家來說,再正常不過,何必送出這般珍貴的原本,孤本,若是將來毀于戰火,豈不是全人族的損失?
若非顧淵醉心儒學,甚得何家老祖的喜愛,定然是拿不走這般珍貴的書圣真跡的,這一本真跡,其實也代表了何家的態度。
這也是西大陸的人族與東大陸,乃至滄海界各族的區別所在,人族首重文化傳承,歷史,書法,字畫,乃至于各種前人留下的東西,這些能用以研究,瞻仰的古物才是最值錢的,而東大路的靈族和地族,卻拿一些會發光的石頭來作為稀世珍寶,而不重視自己老祖宗的遺留之物,實在可笑。
地族甚至連基本的歷史概念都沒有,多是口口相傳,宛如神話故事一般的東西,對于了解地族的由來,毫無裨益。
話說回來,聽到是書圣真跡,顧懿這般文武全才的帝王當然也好這一口,當下自然是龍顏大悅,竟然有些急切地掀開了紅布,剛想要伸手拿起托盤上的一份古色古香的卷軸,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又趕緊縮回了手,先朝著旁邊的韓貂寺囑咐讓下人打來些熱水,先親自仔細地清潔好了雙手,然后等待水分差不多烘干了,這才目露神光,緩緩地展開了卷軸。
性子如大皇子顧淵一般沉穩淳良,恪守規矩禮儀的蕭書圣,他最擅長的便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的楷書,而這一副乃是其中年有感所做的《渠江集》,此時的蕭瀟,風格已經漸趨穩定,手法大成,這份字帖上的字體端莊雄偉如帝王君臨,又雍容大方似母儀天下,遒勁浩蕩似大河奔騰,舒展開闊處如塞外草原,最為嚴肅中正,說是楷模也不為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滦平县|
元阳县|
平潭县|
张北县|
三亚市|
五大连池市|
高淳县|
得荣县|
岢岚县|
皮山县|
翼城县|
临颍县|
贺兰县|
太仆寺旗|
曲水县|
灵寿县|
民权县|
镇康县|
墨玉县|
普安县|
安图县|
本溪市|
武清区|
晋中市|
淅川县|
淳安县|
军事|
静宁县|
江川县|
黄陵县|
双峰县|
白玉县|
盖州市|
大厂|
阳山县|
北安市|
凤庆县|
安吉县|
晋宁县|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