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賀家就算是有別的地種糧食,也不可能幫佃戶出公糧吧? 那可不是一戶兩戶,一石兩石。 村民卻笑了,還是他面對縣令露的頭一個笑模樣,一看就是心情放松了。 “您是不知道,賀三夫人給佃戶發(fā)工錢了,這季不種糧食,但種出來的蔬菜瓜果只要是好的莊子上都收,也是要按斤按量給錢。 之后種什么也都按照莊子上說的來,大家統(tǒng)一種,莊子上統(tǒng)一收。 糧食也要種,魚蝦和稻子種在一起,收成還比之前只種稻子高呢。 去年我們可都看著的,今年我都想好了,要跟著種。 魚蝦也能買給莊子里,又是一份收成。 這賀三夫人吶,是大善人,自從她開始改建莊子后,我們跟著做了不少伙計,今年過年飯桌上也能有條魚吃,有錢買上二兩肉沾沾葷腥。” 村民眼中的歡喜不似做假,臉上的笑意也實在。 一個人說好不一定是好,再有人說好,就有可能是真的好。 “這樣說來,你們都還想那莊子長久開下去?” “怎么不想?巴不得一直開著,我們也能跟著沾沾光。” 其實村民還有話沒有說,昨日有個貴人家的孩子到他家橘子樹上摘了幾個橘子,只是幾個橘子就給了半兩銀子吶。 這話他不會對任何外人說,就是家里的人也再三囑咐不許往外說。 今天是幾個橘子,以后呢? 他們這些貴人在城里見多了世面,反倒是對鄉(xiāng)下稀奇得很。 縣令又跟村民說了幾句才離開,用同樣的方式又問了幾個村民,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異。 這回,他便是不相信也相信了。 沈華柔這人,確實生了一幅菩薩心腸。 要是世上多有幾個像沈華柔這樣的人,百姓也能好過些。 回想他少年時的凌云壯志,竟在這一年又一年里在慢慢消磨。 不該!不該! 縣令大人早起到田地里走了一圈,這事兒沒過上午便到了沈華柔耳朵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