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杜達愣了一下,隨即笑了。 “哦,那是兌劵,也叫銀圓劵!聽人說,前幾年很多商賈和大學的教授,說銅錢銀圓,幣值低,又沉重,大規模遠距離交易,非常地不方便吧,上書朝廷請求想辦法。后來朝廷研究來研究去,就試行這個銀圓劵。” “銀圓劵?” 對于這個新鮮詞,尹薩克有點印象。 “約翰,我記得在廣州,當時邊境局和市舶監的人,跟我們說了一句,說帶著的金子銀子,可以去銀行換成銀圓劵,更方便些。只是當時我們...” 尹薩克低聲用希臘語跟約翰說了幾句。 約翰眼珠子一轉,又用怪異的腔調問道。 “大個兒(達哥兒),這個銀圓劵,是什么意思?” “銀圓劵啊,就是幾大銀行發行的銀圓兌換票,都有固定的金額,見面即兌,所以叫銀圓劵。” “銀行?” “就是可以存錢進去,也可以找它借錢...剛出來的是有叫錢莊的,有叫票號的,后來統一叫銀行。”杜達解釋了一番。 尹薩克沉思琢磨了一會,低聲對約翰說道:“這跟威尼斯商人們的一種金融機構很像。存錢,借錢,有利息之差。想不到宋國不僅有,還可以發行兌換金銀的錢幣。” 約翰眼睛眨了眨,問杜達:“所有的銀行都可以發行銀圓劵嗎?” “怎么可能?”杜達哈哈一笑,“要是人人都發行銀圓劵,那不就成二三十年前的交子,成廢紙了?聽一位坐過我們船的行旅,阜豐銀行廣州支行的管事擺過閑話,能發行銀圓劵的,全大宋不過三家銀行。” “富國、阜豐、興業這三家拿到甲級牌照,同時又拿到了通兌牌照的銀行,被尚書省特令授權,才能發行銀圓劵。聽說每家在國庫里存了一定數量的金銀做保證,然后按照比例發行各自的銀圓劵。比例有說一比三的,有說一比二的,俺也不懂,搞不清。” “當時我們一起圍著聽的人問,那寶泉局不是發了,想印多少就是多少?” 約翰和尹薩克一聽,咦,這也是我們想問的。 杜達繼續說道:“管事的說,哪有那么簡單。每家銀行的銀圓劵總數都是有定額的。光存金銀入國庫也不行,三大行每年發行多少總額的銀圓劵,還要和計部坐在一起商量出個總數,報尚書省批準。 “舊票子回收多少,才能補發多少新票子。寶泉局按照上頭的指令印銀圓劵,印出來后,所有的銀圓劵全部登記一遍,計部和三大行分別驗過之后,再領回去發行。反正繁瑣得很,寶泉局也就印出來,自己看個熱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