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然后是遠海商船,船型跟閘船相似,但是要龐大修長許多。前面是圓形帶刃,后面有艉樓,船體渾圓修長,聽說只有指定的幾個船廠有能力制造它。 它的排水量,對,宋人造船不說載重,而是按排水量來算噸位——噸,又是一個很復雜的計量單位。 幸好約翰讀過阿基米德的手札,勉強聽得懂。 遠洋商船噸位一般在五百噸以上,更大的超過有一千噸。如此高大的船只,約翰以前真得沒有見過。 記得自己和尹薩克第一次在阿丹港(亞丁港)見到宋人的四艘遠洋商船時,目瞪口呆,像極了從色雷斯過來的鄉巴老,被撒拉遜商人嘲笑了好一陣子。 遠洋商船一般三根桅桿,掛橫帆和縱帆,跑海峽以外地區,如天竺、撒拉遜、埃及、塞米恩(埃塞俄比亞)的航線。 宋人都叫它三桅大帆船,據說是宋國遠海船只的主力。船型差不多,只是噸多有大有小。 自己一行人在阿丹港乘坐的三桅大帆船,就是從基爾瓦港(坦桑尼亞)啟程,途經阿丹港回國的宋人商船隊里的一艘,與自己現在看到的這五艘,非常相似。 “不知道,”達哥兒聳聳肩,“等到了市舶監,問一句就知道。” 達哥兒全名杜達,是船上的乙級水手,四十六號船的中堅骨干。 船首看在約翰掏出的泰西人頭金幣的份上,派他來“侍候”約翰和尹薩克,同時也兼任兩人的語言老師。 他年紀不大,才十九歲,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卻是有四年船齡的老海員,而且有一種語言天賦。不管哪國人,他只要相處三個月,連說帶比畫,就能學會對方的簡單日常用語。 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會多少種語言,但是最精通的還是大食語,也就是約翰嘴里的撒拉遜語。 約翰沒有再問,看著五艘海船從身邊飛快地跑過。 “宋國的船只不僅個頭大,跑得又快,而且聽說他們還有一種會噴火打雷的武器,撒拉遜人對他們十分畏懼,又貪圖他們的實力做保護,于是就引著這些船只,到處跑。只要有撒拉遜人的地方,都會引著宋人的船只去。” 尹薩克在一旁感嘆著,用希臘語跟約翰說著話。 杜達在一旁眨著眼睛,顯得很好奇。 約翰不以為然,他也有語言天賦,除了希臘語,精通拉丁、撒拉遜和突厥語,平時跟大家交流都用撒拉遜語,南大洋海域上比較通用的語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