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隔閡-《大宋世祖》
第(2/3)頁
燕云十六州,包括遼東遼西等地,自前唐末年被契丹人逐漸吞并后,一直游離于中原王朝。居住在上面的漢民,也就成了棄兒。百年來,與中原的隔閡,使得這些漢民十分尷尬。
正如薛菩提所言,契丹人視他們為奴隸牲畜,宋人視他們為異類。久而久之,燕云和兩遼漢民對宋國和遼國都沒有歸屬感,他們做什么都只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活下去。
宋國君臣曾經設想過的,燕云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只是他們一廂情愿的幻想。
要不是遼國末年的朝政太過腐敗,實在沒有辦法熬下去,宋國又恰時地改變了國策,對南歸軍民寬容友善,燕云和兩遼的漢民們,寧可躲進山區結寨自保,或者與渤海、女真等人結成危險又脆弱的聯盟,也不愿南下投奔宋國。
遼國滅亡后,朝廷對待燕云和兩遼漢民確實十分優待。說是舊遼諸族百姓,漢、渤海、女真、契丹、奚等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在實際操作上,漢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優待。
不過百年的習慣,很難在短時間里扭轉。
首先,河北、河東這兩處百年一直在對遼作戰第一線的地區,對燕云十六州的漢民們,可沒有那么友善。這些年宋遼兩國之間的邊境沖突,不知發生了多少次。每次沖突,燕云漢軍是主力之一。
這就是使得許多家人在沖突中喪命的河朔軍民,對燕云十六州的漢軍很仇視,進而對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也不待見。
而河朔諸軍,由于整體素質高于宋國其它軍隊,在軍改后與西軍成為宋軍的主力,連帶著把這種偏見帶進了宋軍,逐漸形成了某種歧視。
這些歧視和偏見,在短短數年間,很難被消除的。
這些實情,蘇文殊是知道的,明白薛菩提心中的憤怒來自何處。只是這一切,他也無力去改變。
蘇文殊長嘆一口氣,舉起手里的酒杯。
“老薛,喝一杯。”
“喝,酒一下肚,再一上頭,就沒有煩惱了。”
兩人悶頭喝酒時,那邊圍著篝火的官兵們紛紛站起身來,像是一群群夜林里驚起的飛鳥。薛菩提和蘇文殊聞聲轉頭看去,看到一行人走了過來。
最前面的那人,面容在篝火的紅光中閃動,兩人一眼就認出來,勐地跳了起來,站直了身子,跟前面篝火的官兵們一樣。
趙似一邊向前走,一邊跟篝火邊站立的官兵們打著招呼。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楚雄市|
娄烦县|
太仆寺旗|
斗六市|
萍乡市|
师宗县|
增城市|
贵阳市|
屯门区|
杭锦后旗|
宜昌市|
贞丰县|
防城港市|
通江县|
恩平市|
达拉特旗|
昌黎县|
高雄县|
万州区|
应城市|
阳谷县|
饶河县|
翼城县|
五家渠市|
板桥市|
华安县|
台中县|
望奎县|
察隅县|
顺昌县|
沭阳县|
杂多县|
于都县|
三江|
庆云县|
巫溪县|
玉田县|
仪征市|
罗定市|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