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八) 明月皎皎,蓀歌將裴淵送回房間安置好后,便打開了昨日日收到的那封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的信,信的開頭便是這首后世孩童都能瑯瑯上口的詩篇《靜夜思》。 望的是明月,思的是故鄉。 這是李白自前往揚州后,寫給她的第二封信。 一年…… 整整一年。 除卻李白初到揚州,報平安盼她歸的那封信,期間再無只言片語。 那封信,她沒回。 而后,李白也默契的沒有再寫,只是安靜的在揚州城等著她。 李太白終究是李太白,是這大唐最閃耀最奪目的星星。 哪怕李白沒有來信,她也知曉,揚州城的李太白依舊春風得意,如魚得水,才子遍地也無人能掩蓋他的無雙風華。 當然,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秉性依舊未改。 就算是她不刻意打聽,金陵與揚州相隔不遠,李白的消息時不時便會傳入她的耳中。 她知道,李太白初入揚州,無數文人墨客聞聲而去,高朋滿座。 她也知道,李太白性情灑脫,一擲千金,身旁簇擁著比比皆是。 她甚至也知曉,萬金散盡,李白困頓一時,衣食住行質量大幅度降低,門可羅雀。 之前對他噓寒問暖推崇備至的狐朋狗友一一離去,窮困交加的李白,大病一場。 那時,她本以為李白會寫信給她。 那時,她差一點就要東赴揚州。 只是,李白沒有向她求助。 病中的李白冷暖自知,有自嘲,也有釋然,就仿佛那些離開的酒肉朋友于他而言如同散去的烏鴉。 可一時不悅,但絕不值當困于心。 直到病愈,作畫題詩賺取了不菲的潤筆費,足以維持生計,李白才給她寫了這一封信。 蓀歌不知,李白望著揚州的月,是否想起當了當年那輪峨眉山月,想起了那顆酸澀的果子。 蓀歌斂去這些越發飄遠的思緒,繼續看向手中的信。 信中,輕描淡寫的提到了人情冷暖,似乎那個困在病中久未愈的忍不是他自己。 若是孟少府施以援手,此刻的李白也許依舊纏綿病榻。 信的最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揚州月色正好,阿月可緩緩來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