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巧,宋獻策領著民夫團登上墻頭,只見他上氣不接下氣,再說不出話來,只能指著地上的傷兵示意民夫們趕緊抬人。 以往抬人皆是用的門板、木板,但失去了行動能力的士兵很容易從上面摔下來,造成二次傷害。崇禎考慮到傷兵的運輸問題,當即效仿后世制出“擔架”一物,此物形制簡單,兩根長物件中掛上一匹粗布即可,由此在開戰(zhàn)之前便抓緊時間造出了二百來架備用。 民夫們二人為一組,將地上的傷兵抬上擔架,小心翼翼地擔下城墻。 宋獻策在城墻上檢查了一番,見傷兵被盡數帶走,此地不宜久留趕緊撒腿開溜,然而在路過王進朝時終是忍不住停下來道:“王將軍,珍重啊。” 見滿身灰塵的王進朝沒理他,宋獻策不再多言,緊跟著民夫的隊尾離開。 一旁的炮手見狀,出言提醒道:“將軍,方才宋大人說讓您珍重。”王進朝卻歪過臉來罵道:“盯著老子作甚,他娘的點火!” ....... 姜喧帶著部眾沿著南下的官道緩行了兩日,隨后轉進岔道朝東南方向全速急行,渡過桑干河道,抵達甕城口村。 山西年年天災,疫病叢生,似這般小型的村落早就荒廢,姜喧僅停留了半日,便再度啟程直奔渾源州。 姜喧在下令部隊急行前按崇禎所示,命所有人取出包裹中的布條纏腿,并派出家丁逐一檢查。在褲子的外側,從腿肚子一直到腳脖處,一層壓一層纏綁,既不能松也不能緊。 姜喧雖然騎馬,但依然以身作則纏上綁腿。起初除了有些不習慣外,并無其他感覺,但隨著行軍道路越來越崎嶇,其作用慢慢隨之體現出來。 相較于之前,纏腿后的行軍速度有著明顯的增加,很多士兵覺得自己走起來更輕松了,并且在休息時,小腿不像原來那么酸痛。 姜喧對此心生百般疑問,為何小小的一塊布會有如此神妙,真想立刻尋萬歲爺問個究竟。 按照事先規(guī)劃,出大同四日,趕至渾源州附近的上盤鋪驛,疾馳先行的姜喧在破敗的驛站中遇見了接應的人。 看著眼前坐在石頭墩上的老羊倌,姜喧問道:“宋老板何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