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想說便說,哭什么?!” 王承恩聽話,語氣頓了頓,極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待稍有平復才說道:“奴婢是萬歷年間進的宮,自萬歲爺出生起便服侍身邊,看著您從當年的信王成為如今的圣上。奴婢無能奴婢該死,可奴婢恨,奴婢想不通啊!”王承恩越說越語無倫次,情緒如松了閘門的洪水,一泄而出。 “陛下,萬歲爺啊,您才而立之年,就已華發叢生啦!每每替爺梳頭,奴婢都在忍著淚!萬歲爺龍袍壞啦,都不舍得換!只讓浣衣局縫縫補補便是了。自登基起,您便心憂國事,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每日只睡兩個時辰便罷了,可就連夢中囈語都是召對議論遼東之事啊!這一切,那些文武百官看不見,那些刁民逆賊看不見,可奴婢看的見!奴婢看著心里痛呀!” 說到此處,王承恩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捶胸頓足,好不難受。 “奴婢雖是殘缺身,小人心,裝不得整個天下蒼生,但裝得君父二字!知道誰是主誰是奴!那光時享狗賊該死啊,逼著萬歲爺為他所謂的君臣之責去死!而奴婢剛從下人那里得知,闖賊方至城外時,他.他.他就已在謀劃開城獻降了!還有那曹...” “夠了!” 王承恩立刻跪倒在地,住嘴不再往下說。 崇禎聽到光時享這三個字,感到一陣惡寒,早在正月初三李自成進入山西,兵鋒可隨時威脅京師時,左中允李明睿就再次向他提過南遷一事。 明朝自永樂朝遷都向北,應天府原有的皇宮、六部體系一直都保留著,也正是考慮到后人可能面臨的問題,所以留存了一套足以應急的班子。且天下賦稅半出江南,客觀來看此時遷都南京的選擇確實最為穩妥。 崇禎內心也是偏向于遷都的,然此事一經提出便困難重重,言官一鬧騰,再加上前朝一些不好的經歷,崇禎顧忌顏面,不得不以君王死社稷終結了這項提議。 可嘆,眼下的局勢相比土木堡之變猶有過之,但朝中卻無于謙于少保一般的人物了。 這群阻止南遷的文官中,為首當先之人便是光時享。所以崇禎在聽到他的名字后便叫停了王承恩,他不愿再聽見此人,至于他是否叛變投賊,雖憤恨卻無力處置他了。 “走吧,隨我上萬歲山(煤山)。” 崇禎起身向外走去,拍了拍跪著的王承恩,示意跟隨。 萬歲山處紫禁城正北方位,可俯瞰整個京城。據說明初時期,朝廷在此山堆煤,以防元朝殘部圍困京師引起燃料短缺,因此又有“煤山”的叫法。 二人行至萬歲山東麓,途中仍有宮人守候跟隨在旁,崇禎念其忠心,便命眾人皆散了,各自奔命去罷。 壽皇亭旁,一棵老槐樹下,崇禎站定遠眺京城,怔怔的出神。 “吾弟當為堯舜。”崇禎想起了這句天啟帝臨終前對自己說的話,話中包含了天啟帝對自己無限的期待和情感。然國終究是亡了,還是亡于我手!崇禎越想越慚愧,強忍的鎮定也游離在崩潰的邊緣,作為皇帝他不想亡國,作為一個人他不想就這么死去! 但朱家沒有南逃的天子,任何人都可以有選擇,唯獨他不行。 愧到深處,遂割袍解帶,咬破指尖,用指做筆,以血為墨,寫下血衣遺詔六十六字: 朕自登基十七載。 三邀天罪,致虜陷地三次,逆賊直逼京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