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吾侄聞溪,今你夫君病重,需上京求醫問藥,吾忙于公務,無法相送,心中甚為擔憂掛懷,好在恩師范老先生長居盛京,此番你們前往,也可代替吾問候一二,此行山高路遠,萬望珍重!吾時刻盼著你們病愈平安歸來。” 信至此,落款為錢如明的私印。 虞眠疑惑。 信中提到的這個聞溪是誰? 虞眠并不認識,但是信中字里行間表達出來的信息,似乎又跟虞眠和李懷策完美對應到了一起。 莫非,錢如明此舉的用意,是讓他們掩藏身份? 錢如明說過,他曾經有一個哥哥,但兄長體弱多病,他們夫婦早年離世,只留下了一個女兒,當時被錢如明接到了身邊撫養。 但這個侄女胎里不足,從出生之后,也是大病小病不斷,聽說還未成年,就已經故去,錢如明為此傷心了許多年。 直到虞眠的出現,才稍稍填補了一些遺憾。 在外人面前,錢如明總說虞眠是自己的侄女,原來他早已為她鋪好了去路。 匣子里還有一個文書模樣的東西。 虞眠打開看了一眼,果然不出她所料,這個通行文書上面所寫的名字正是錢聞溪! 不僅如此,就連里面夾著的路引都是重新做的。 錢聞溪和李明澈。 如此一來,他們兩個和通緝榜文上的‘李懷策’和‘虞眠’就沒有半分關系了。 虞眠不知道錢如明這樣做會不會給他自己帶來什么麻煩,心里真是十分感激。 孩子們坐在車廂內,互相依偎著睡著了,虞眠也有些困倦,自顧自倚著車廂,指尖不停的撫摸著小匣子上面的紋路,就這樣漸漸進入了夢鄉。 ** 有了通行路引,虞眠他們此行變得暢通無阻,不論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各地的驛站投宿,持著知府大人的手令,還可以享受很多優待。 虞眠第一次體會到走后門的感覺。 雖然風光,但是有時候又會覺得莫名心虛。 好在虞眠有醫術傍身,不論走到哪里,總會結善緣,得到很多助益。 如今疫病的傳聞在民間鬧得沸沸揚揚,虞眠也依靠那張藥方賺了一些錢財。 她出價并不高,只是為入京積攢盤纏。 當然她也并不只是賣給藥堂。 在孟州的時候,虞眠從蔣檬那里學了一手,所以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會停下來買些紙筆,順便支個小攤,幫著大家寫信,看診寫藥方。 她收費不貴,民間畢竟都是普通老百姓,有時候也會分文不取,甚至仗義疏財,所以收入并不高。 但他們這一路除了車馬修繕花的錢比較多之外,其余的地方,幾乎沒有支出,所以虞眠也狠狠地攢了一筆小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