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中最為緊要的便是:若要議親,便要和他們幾個斷絕關系,從此以后,老死不相往來。 三寶也知道,他們就是拖油瓶。 可小叔不肯。 后來凡是有人上門議親,連口白水也沒有,直接就被小叔轟了出去。 以至于小叔已經年方二十,還沒有娶到媳婦,繼而成為整個綠水村的笑話。 別人只要想要羞辱他們的時候,拿出這個事情譏諷,就能達到目的。 這些年小叔雖然無所謂,可三寶卻一直很著急。 他們不想成為小叔的拖累。 后來,那夜小叔與他們談心,說是看上了一個逃荒而來的姑娘。 模樣先是不談,只說她是個爽朗柔善的性子,將來定能操持家務,好好照顧他們一家人。 當時三寶開心極了。 想著一定不能給小叔拖后腿,所以當小叔領著虞眠回來的時候,他換上了過年都舍不得穿的新衣。 那是娘親在世的時候,給他們做的最后一件新衣。 平時他們舍不得穿,現在穿的時候才發現,袖口縮了,肩膀窄了,他們長大了,衣裳的尺碼卻保持著當年的大小,穿在身上格外的滑稽。 所以當虞眠露出嫌棄的眼神時,孩子們心中的期盼便出現了裂痕。 之后虞眠的所作所為,更是將這條裂痕割裂到面目全非的地步。 幺妹可以被她做的好吃的收買。 二寶也可以因為她日漸轉變的態度心生好感。 可是三寶曾經親眼見過虞眠半夜偷盜銀子,和野男人私會的場景,雖然具體的畫面,他并沒有看到,但是聯想的力量,一點也不次于親眼所見。 這些事,就像一根串聯起來的刺一樣,一根根扎入了三寶的心里。 想要徹底拔除,是不容易的。 但最讓三寶憤恨的事情,其實不是虞眠,而是他的心中再次升騰而起的希望。 他就算心思再深沉,也畢竟是個孩子。 旁人對他不好,他能感覺出來,對他好,他更加能夠有所體會。 虞眠的好,他不是不知道。 他是害怕失而復得,得而復失。 他們一家子都是累贅,虞眠想丟就能丟,想走就能走,他怕的是他們沒有能夠把她留下來的東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