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植物醫療詩集》
第(2/3)頁
燥濕健脾味辛苦。
《知母》
均稱毛知母,
長條略彎曲。
春秋可采挖,
瀉火卻味苦。
《射干》
名稱為射干,
別名叫烏扇。
多年生草本,
生于干草原。
《拳參》
別名山蝦子,
高約百厘米。
秋冬可采挖,
用于治痢疾。
《柴胡》
別名紅柴胡,
性寒卻味苦。
根含揮發油,
用于水煎服。
《救兵糧》
藥材為片塊,
性平味甘酸,
生于丘陵地,
洗凈便曬干。
《貓爪草》
別稱黃花草,
外用研末撒。
生于路旁邊,
治咽效果好。
《黃芩》
生于山坡地,
味苦又氣微。
清熱能燥濕,
止血卻安胎。
《烏毛蕨》
根狀莖木質,
葉脈多而密。
殺蟲又止血,
藥用柄殘基。
《胎生狗脊》
葉片有小苗,
植株一米高。
《貫眾》
孢子群散生,
涼血能息風。
葉基鱗片大,
止血還驅蟲。
《腎蕨》
別名石黃皮,
清熱能利濕。
多年生草本,
莖短而直立。
主治腰酸痛,
祛濕效果好。
《升麻》
子宮脫垂有功效,
清熱解毒配石膏。
味甘卻又性微寒,
止痛透疹還解表。
《升麻水》
加水擇藥置于罐,
泡腳治療胃脹滿。
每日一次升益氣,
又能治呃逆連連。
《車前草》
草本植物車前草,
清熱解毒又利尿。
夏季采挖去泥沙,
邊緣兩面有無毛。
《元寶草》
通經活絡又解毒,
外用適量又搗敷。
別名叫做對月草,
內卻含金絲桃素。
《三白草》
別名白水雞,
生于潮濕地。
秋季可采挖,
適量飲搗汁。
《蔓荊子》
別名沙荊子,
大約高三米。
生于沙灘上,
采收去雜質。
《楮實子》
莖葉含乳汁,
邊緣有粗齒。
生于山平原,
采收在秋實。
《預知子》
木通預知子,
舒肝可理氣。
夏秋可采收,
可治便不利。
《兔兒傘》
菊科植物兔兒傘,
采收加工需曬干。
活血舒筋祛風濕,
密被毛茸易折斷。
《佩蘭》
別名叫圓梗澤蘭,
披針形先端漸尖。
生長于濕洼地帶,
夏秋采割需曬干。
《問荊》
別名叫做豬鬃草,
莖呈圓形可分條。
性平味苦又清熱,
還能止咳又利尿。
《老鸛草》
別名叫做鬼針子,
藥材性狀莖較細。
性平味苦祛風濕,
還能通經止瀉痢。
《地錦草》
別名叫做奶漿草,
光滑疏生細柔毛。
清熱解毒又止血,
還可冶療紅血尿。
《仙鶴草》
薔薇植物龍芽草,
全體具白色長毛。
生于山野道路旁,
脫力勞傷損耗少。
《雷丸》
別名竹鈴芝,
直徑兩厘米。
表面灰褐色,
冶小兒疳積。
《昆布》
它叫江白菜,
消痰可利水。
含有多糖分,
抑制平滑肌。
《靈芝》
別名靈芝草,
子實體入藥。
補氣又止咳,
代謝可提高。
《冬蟲夏草》
它叫冬蟲草,
采收需干燥。
補肺又益腎,
癌癥遠離了。
《辟汗草》
豆科省頭草,
大約一米高。
適于頭脹痛,
治病效果好。
《蓍草》
別名蜈蚣蒿,
疏貼長柔毛。
生于山草叢,
花序棕色苞。
《鎖陽》
別名銹鐵棒,
味甘補腎陽。
全株棕褐色,
高十五厘長。
《紫玉簪》
別名五泡花,
濕處適合它。
拔膿又解毒,
夏秋可采挖。
《景天三七》
別名見血散,
花序聚平展。
散瘀又止血,
性平卻微酸。
《博落回》
別名山梧桐,
分布長江中。
表面又光滑,
全體卻中空。
《麻黃》
別名山麻黃,
分布在xj。
采收需曬干,
呈棕氣微香。
《鹿銜草》
別名鹿安茶,
全年可采挖。
它能強筋骨,
可治崩帶下。
《淡竹葉》
別名金雞米,
生于陰濕地。
清熱卻除煩,
味淡又輕體。
《臭牧丹》
它能散血瘀,
又能解腫毒。
別名臭八寶,
用于水煎服。
《荊芥》
別名香荊芥,
表面淡紅色。
味辛性微溫,
抑菌又解熱。
《馬兜鈴》
一丶
生于山林邊,
內含兜鈴酸。
果期九十月,
能夠治平喘。
二丶
全株有氣香,
扭曲莖細長。
味苦性微寒,
秋季綠變黃。
《錦燈籠》
一丶
別名紅姑娘,
生于山路旁。
清熱能解毒,
外治天皰瘡。
二丶
果皮呈皺縮,
種子較多數。
化痰又利水,
內含酸漿素。
《三白草》
一丶
生于潮濕近水處,
根莖圓柱稍彎曲。
葉柄較長有皺紋,
利尿清熱又解毒。
《牧丹皮》
一丶
別名粉丹皮,
高一至二米。
密生褐短毛,
全國有栽培。
二丶
落葉小灌木,
味澀而微苦。
斷面較平坦,
用于水煎服。
《射干》
二丶
全國有栽培,
生于溝谷地。
花柱呈棒狀,
皮黃莖直立。
《白附子》
二丶
星科植物白附子,
生于山澗陰濕地。
表面略粗黃白色,
內含肌醇粘液質。
《皺葉酸模》
別名野菠菜,
草本莖直立。
清熱能止血,
高約百厘米。
《紫茉莉》
別名入地鼠,
活血能散瘀。
果實黑具棱,
可以治淋濁。
《商陸》
別名見腫消,
瀉水又利尿。
莖綠紫紅色,
識別很重要。
《土人參》
草本體肉質,
圓錐式花序。
主治體虛汗,
補中能益氣。
《落葵》
果實紅紫色,
滑腸能涼血。
穗狀葉互生,
能治大便結。
《垂穗石松》
基部莖匍匐,
主莖葉稀疏。
須根草白色,
能治疼麻木。
《江南卷柏》
別名百葉草,
根狀莖游走。
葉穗較緊密,
清熱又利尿。
《卷柏》
全株蓮座狀,
能治跌打傷。
下生多須根,
炭用治脫肛。
《翠云草》
主莖伏地生,
分枝不定根。
清熱又解毒,
枝頂四棱形。
《筆管草》
孢子穗狀短,
能治急肝炎。
利濕又清熱,
頂端小突尖。
《瓶爾小草》
別名一枝槍,
能治蛇咬傷。
清熱能解毒,
總柄土中藏。
《福建蓮座蕨》
別名馬蹄樹,
連續葉緣處。
多年生草本,
止血又解毒。
《華南紫萁》
兩面毛全無,
葉簇生頂部。
外治腮腺炎,
清熱又解毒。
《芒萁》
葉脈黃色毛,
藥用是全草。
根狀莖細長,
清熱又利尿。
《海金沙》
別名金沙藤,
藥用是藤莖。
卵狀三角形,
能治尿通淋。
《金毛狗》
葉柄有光澤,
囊熟如蚌殼。
別名黃狗頭,
能治傷出血。
《刺桫欏》
灌木狀樹蕨,
圓形長矩葉。
能治風濕痛,
活血能祛瘀。
《黑桫欏》
植株短主干,
孢子隔絲短。
活血又止痛,
頂部葉幾片。
《烏蕨》
大葉金花草,
根狀莖橫走。
清熱能解毒,
外用傷燙燒。
《傅氏鳳尾蕨》
金釵鳳尾蕨,
用于治泄瀉。
孢子囊線形,
藥用具嫩葉。
《井欄邊草》
線形葉緣生,
能治咽喉痛。
根狀密鱗片,
外用治濕疹。
《蜈蚣草》
藥用是全草,
發育比較好。
清熱能利濕,
外治蜈蚣蛟。
《過山龍》
孢子生頂部,
清熱能解毒。
葉片被針形,
能治便淋濁。
《鐵絲草》
草本小型蕨,
葉柄有光澤。
排石又通乳,
能冶嘔便血。
《水蕨》
別名龍須菜,
植株多軟汁。
活血能解毒,
能夠治痢疾。
《木瓜》
一丶
別名鐵腳梨,
高度達兩米。
小枝棕褐色,
和胃能化濕。
《木瓜》
二丶
內含蘋果酸,
能夠治拘攣。
花期三四月,
多縱剖兩瓣。
《烏桕子》
一丶
性涼而有毒,
用于水煎服。
花期六七月,
搗爛敷患處。
二丶
生于山溪邊,
利水不通便。
樹皮灰褐色,
果期十一月。
《冬葵果》
一丶
錦葵植物滑滑菜,
生于村邊草叢地。
清熱消腫又利尿,
可以用來治尿閉。
二丶
長彎黃白色,
氣微而苦澀。
性涼味又甘,
葉含質粘液。
《瓜蔞》
一丶
生于山林緣,
氣焦味微酸。
能夠治咳嗽,
清熱又滌痰。
《瓜萎》
二丶
花期七八月,
表面黃白色。
生于山林緣,
能治大便結。
《沙苑子》
一丶
別名蔓黃芪,
基部有分枝。
生于山路旁,
能夠調血脂。
二丶
腎形而稍扁,
胚根較曲彎。
固精能明目,
能治腎虛酸。
《沙棘》
一、
落葉小喬木,
活血能散瘀。
花期三四月,
生于山坡谷。
二丶
種子呈褐色,
表面有光澤。
內含維生素,
能促瘍愈合。
《苦杏仁》
一丶
落葉小喬木,
可以耐瘦土。
夏季采果實,
性溫味又苦。
二丶
端尖又純圓,
鎮咳又保肝。
種皮乳白色,
潤腸還通便。
《清明菜》
全國各地有分布,
內含大量蘿卜素。
能夠祛風又解表,
多用于多痰咳嗽。
《南山楂》
一丶
梨果近球形,
氣微質堅硬。
湖北有分布,
能治脘腹痛。
二丶
別名大山棗,
外面沒有毛。
性溫味甘酸,
皺縮果皮薄。
《枸杞子》
一丶
茄科植物西枸杞,
先端通常彎小垂。
野生栽培都均有,
能夠提高免疫力。
二丶
種子為多數,
益精又明月。
性平味又甘,
內含核黃素。
《牽牛子》
一丶
生于山坡住宅旁,
表面灰黑淡白黃。
葉片心狀呈卵形,
日中漸萎早開放。
二丶
入藥稱黑丑,
性寒又味苦。
一年生草本,
內含牽牛素。
《核桃仁》
一丶
定喘能化痰,
能治腰酸軟。
我國有載培,
內含亞油酸。
二丶
樹皮具縱裂,
花期四五月。
內含脂肪油,
能治便秘結。
《桃仁》
一丶
花期三四月,
種皮類白色。
活血能祛痰,
平喘能止咳。
二丶
生于丘陵地,
能夠治經閉。
生于土壤中,
核果多肉汁。
《蛇床子》
一丶
傘形植物野茴香,
生于河邊山路旁。
夏季采收成熟果,
氣香麻舌味辛涼。
二丶
莖直多分枝,
長約一毫米。
內含揮發油,
果棱有窄翅。
《喜樹果》
一丶
桐科植物千丈樹,
生于海拔潮濕處。
落葉喬木呈灰色,
抗癌破血能化瘀。
二、
蒺藜植物狗娃刺,
分布于全國各地。
活血祛風又明目,
木質種子三四粒。
《葶藶子》
一丶
別名婆婆蒿,
光滑被柔毛。
行氣能消腫,
強心又利尿。
二丶
生于麥田邊,
內含芥子苷。
長角果細長,
瀉肺能平喘。
《黑芝麻》
一丶
果期七八月,
表面呈黑色。
內含脂肪油,
能夠益精血。
二丶
別名白水雞,
表面多突起。
性寒味辛甘,
內含解鞣質。
《枸骨葉》
一丶
常綠小喬木,
生于山坡處。
秋季可采收,
性涼又味苦。
二丶
葉面有光澤,
果實鮮紅色。
平肝又益腎,
花期四五月。
《胡頹子葉》
一丶
別名胡頹葉,
表面灰黑色。
生于灌木叢,
平喘又止咳。
二丶
植物綠灌木,
用于水煎服。
秋季可采收,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祁连县|
金川县|
大名县|
苗栗市|
垦利县|
灯塔市|
常德市|
柏乡县|
洪雅县|
静乐县|
察雅县|
大丰市|
稻城县|
隆德县|
调兵山市|
确山县|
昌平区|
肥城市|
岳池县|
同仁县|
酒泉市|
垣曲县|
新绛县|
桐城市|
汾西县|
朝阳市|
天长市|
启东市|
福安市|
阜南县|
尚志市|
安庆市|
信丰县|
津南区|
双江|
都兰县|
蒙自县|
忻城县|
铅山县|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