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茫茫宇宙,黑幽曠遠。 億萬萬星光縱橫虛空,貫穿絢爛星海。 浩瀚銀河間,真正好戰的星際文明并不占多數。 但在諸多外因與內因影響下,大多不好戰卻又不夠強的文明,都早早就消失在時間洪流中不見了蹤影。 剩下的,大半皆為好戰文明。 在這其中,又有少數乃天生好戰族群。 兇殘嗜殺,荼毒周遭星宇,幾如星海毒瘤。 就如,汞族。 在延綿六千光年的金棕櫚文明區那一片片并列成排的劍狀星域集群中,就有兩條長達數百光年總體上互為平行,互相間隔數十上百光年的狹長星域中各自誕生了一方天性好戰的星際文明。 其一名為迪瑞普人,又名汞族。 其二名為納摩拉人,又名魔腦族。 在這兩方文明所占據的狹長星域蜿蜿蜒蜒不斷延伸向遠方星穹的進程中,恰巧有一小段,存在有大角度逆折迂回交融之處。 在那片交融區域,兩條作為各自星域核心骨架,本應奔向各自方向的中級靈界甬道‘緊緊貼邊’行進了足有五分之一光年距離后,才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朝著不同方向的無盡星穹縱貫而去。 而那段由兩條甬道長達半光年‘貼邊’后產生的‘狹小’星際區域,最寬之處有三萬億公里,最近處則只有千億公里。 于是在初踏星際大航海時,兩族就通過這片‘狹小’區域近乎同一時刻的發現了對方。 作為天性就冷酷好戰的兩族,自然不允許臥榻之側有強敵存在,也不允許自己在看到一片豐饒廣闊星域后無動于衷。 于利于理,兩族都沒有放過對方的理由。 恰好,在這片‘狹窄’的戰場中又有一束直徑達數萬億公里的幽藍色柱狀星云以‘自下而上’的形式從中貫穿而過。 ‘下’方星云來處遙遠之極無可追尋,‘上方’星云去處遙遠之極亦無可追尋。 而在這片被幽藍星云籠罩覆蓋了不知多少億年星際區域中,既充斥著寒冷稠密無際無垠的星際塵埃;又存在著十數顆還未發育完全的恒星雛形;還有成百上千顆荒寂凍星;以及數百上千萬乃至更多數量的破碎隕星。 整體環境極為紛繁復雜,卻是一個好殺場。 所以,這片交界區域就成為了兩族絕佳的會戰之地。 久戰之下,這片遍布著大大小小各類嚴重破損星艦殘骸的區域,就因其環境特征有了一個正式名稱: 幽柱戰場。(視覺效果可參照現實宇宙中的【創世之柱】) …… 嘩—— 一支由上百艘尖刺紡錘狀純黑艦船組成的星際艦隊,周身繚繞著大片虛幻光影徐徐離開象征域,時空蕩漾間出現在浩渺星空之中。 在其前邊數千公里處,深藍幽紫的星云無邊無際橫亙四方穹宇,就像一方難以捉摸又廣闊巨大的詭異世界,靜靜躺在艦隊前方時,又與其后方遍布點點暗澹星芒的黑暗宇宙形成了鮮明對比。 汞族艦隊沒有遲疑,待確認各艘星艦已穩定停滯于現實世界后,便徐徐向星云中駛去。 飛行間,散發著詭藍光華的濃稠星云愈發龐大,也映襯的艦隊愈發渺小。 但各艘艦船中生性桀驁兇暴的汞族士兵們卻并不畏懼。 因為自身強大的能力與科技,讓他們能夠勇敢地面對這神秘而美麗的星云。 嘩—— 無聲無息間,艦隊‘撕’開了那層宇宙與星云的模湖分界線,浩浩蕩蕩駛入其中。 快速飛行間,諸艘艦船外林立的尖銳黑刺,不斷斜切著星云里一簇簇或大或小的環狀塵埃團,將其碾碎成縷縷散發絢光幽彩的星塵集束。 彩光稀疏散射間,倒映在汞族戰艦漆黑發亮的合金外殼上,衍射出一道道冰藍暗紫的光輝,映照星云中遠些的塵埃團更顯幽華絢麗。 時間流逝,艦隊又飛越了一段距離,足有數億公里,到達了一片明亮區域外圍。 艦隊暫停休整,艦船內的汞族士兵們則透過舷窗一路望向散發著耀眼光芒的亮區前方。 隨他們視角愈遠,明亮度也越來越高。 直到視線跨越很長一段距離后,到達熾亮區域最中心處時。 他們才看見,那里有一顆巨大的藍色‘眼睛’正在熊熊燃燒,散發著耀眼亮光。 擁有基礎天文知識的汞族士兵們知道,很明顯那是一顆還在孕育中的新星。 或許,那顆‘幼兒’恒星僅僅比一般的氣態巨行星大上些許。 還要再等幾億年,那顆新星才會發育完全,成長為一顆真正的恒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