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四章 缺錢-《太子威武》


    第(1/3)頁

    隨著建昌的百姓抵達,沉寂已久的成都慢慢開始有了人氣。統計人數、征召士兵、劃分耕地、安置百姓等事情紛至杳來,這十幾天,朱慈煊忙的腳不沾地,再次體會到了手下無人的窘迫。

    “不能由著百姓們在野外散居,野獸還沒打干凈呢,被叼走一個咋辦?楊有才,你對周邊熟悉,以百戶為一村,給他們設定好居住點。劉耀,你軍中三十五歲以上的老兵,選一些忠厚老實的出來,安排到各個村里去當里長。放心,他們也每人三十畝地……”

    “譚詣,跑一趟奉節,找文督師要點農具來,本宮了解過了,這些屯丁們農具缺的厲害,文督師那有多少要多少,耕牛也多牽點回來,奉節那邊全是山,種不出多少糧食,耕牛給他們浪費了。告訴文督師,農具和耕牛本宮算是征用,以后拿糧食還給他。”

    “老王啊,你跑來干嘛?嗯……第一師人員已經齊備,要本宮去授旗?麻煩,本宮哪有這個時間,你自己搞一個就是了。”朱慈煊不耐煩的趕走了失望的王啟隆,突然又叫住他,“回來,剛好有事要和你說。第一師是我們現在的常備軍,如何操練你看著辦就行。但我們不能只有一個第一師吧?”

    王啟隆愕然:“殿下,您不是說我們養不起更多的兵了嗎?”

    朱慈煊扶額:“民兵啊,這些屯丁們原本都是當過兵的,你還真打算把他們當百姓放著?組織一下,每戶出一人,農忙務農,農閑練兵,等以后要擴軍了,這些都是上好的兵源。”

    王啟隆赧然,這些都是自己該想到的,卻要太子來提醒自己,實在是太不該了。

    “給他們個身份,就叫預備役吧,需要練兵以及響應征召。餉銀就不發了,本宮沒那么多錢,減稅吧。凡是家中有預備役人員的,每年田稅減半成。”朱慈煊想了想,又補充道。

    旁邊,王啟隆和譚詣對視一眼,一起應是。練兵是王啟隆的事,田稅,這一塊目前譚詣在管著。

    “得弄個收稅的衙門出來,田稅商稅一起收……”朱慈煊嘀咕道,“真缺人啊,又不想找便宜老子要人,要不我把楊在弄過來?就是不知道他肯不肯了,這老貨,也是個怕死的軟蛋……”

    胡思亂想間,譚弘急匆匆進來,行禮后稟報道:“殿下,按您的吩咐,臣將不愿種地的屯丁們的特長都統計出來了。一共一千三百四十一人選擇不要地,其中二百三十三人會制鹽,一百零一人當過泥瓦匠,八十九人會木工和造船,六十七人會鐵匠活,八人會打造火銃,一個說自己會鑄炮!剩下的,會的五花八門,制油的、釀酒的、燒糖的,什么都有,還有一個說書的。”

    朱慈煊原本還認真聽著,聽到說書的,忍不住啞然失笑:“人才倒是不少,你仔細甄別一下,泥瓦匠、木工、鐵匠都留下來,我們用得上。其他的,支持他們開店吧,你想點兒辦法,盡可能花錢少、效果好,不能餓死了他們。”譚弘聽得頭大如斗,什么花錢少效果好,不就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嗎?

    “制鹽的兩百多人,嗯,成都的鹽是哪兒來的?”朱慈煊突然轉頭問劉耀。

    “殿下,成都旁邊兩百余里就是自流井,末將在那也有一小隊士兵,他們會制鹽。”劉耀立刻答道。

    朱慈煊醒悟過來,井鹽啊,四川有自貢這個千年鹽都,難怪屯丁中那么多人會制鹽。“把這兩百多個屯丁送過去,你和劉耀也去,擴大制鹽規模,成都現在人多了,鹽不一定夠吃。吃不完也沒事,往韃子那邊賣,他們人多。”朱慈煊對譚弘說道,“鹽、鐵,都要官營,暫時都由你管著。本宮只有一個要求,鹽價不經本宮同意,不得上漲。”

    “殿下,那個說書的呢?”譚弘應下后,又開口問道。他很擔心這個說書的會餓死,現在的成都住著一群苦哈哈,誰有那個閑工夫去聽書。

    “讓他去種地……等一下,說書,他識字嗎?”朱慈煊隨意答道,忽然心中一動,說書的,應該是文化人吧?

    “識字,除了他,就只有那幾個會打火銃和鑄炮的識字了。”譚弘老實道。這年頭識字的不多,這些軍屯中的屯丁更是大多目不識丁,工匠們識字的其實也少,但打造火銃和炮,畢竟是高級技術工人了,多少還是認識幾個字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鹤峰县| 平果县| 武邑县| 酉阳| 靖江市| 大竹县| 正安县| 姚安县| 卢龙县| 兰西县| 梁山县| 龙川县| 惠州市| 稻城县| 达州市| 旌德县| 即墨市| 林口县| 哈巴河县| 云林县| 错那县| 阜平县| 昂仁县| 商河县| 本溪| 林周县| 伊川县| 澄城县| 宝丰县| 留坝县| 黑龙江省| 松潘县| 桐乡市| 璧山县| 五台县| 正安县| 石城县| 金阳县| 明星|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