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按照廉頗的想法,反正是慷秦國之慨,便是答應了也無妨,但廉頗也深知道,自己私下聯絡魏國已經是大大的僭越了,若是再以趙國之名許下承諾,恐怕,便是上將軍一力當之,也難保下自己了,甚至連上將軍自己也要遭殃,即便最終長平之戰勝了…… 王權之冷,從來如此令人心寒。 好在,從一開始,廉頗給信陵君樹立的便是一個“不通政務,只曉戰事”的莽漢的形象,如今面對這樣的兩難情況,倒是不妨再大老粗一些。 于是,廉頗索性裝作聽不懂信陵君含蓄的索要國家好處的用意,于是仍舊從軍事角度孜孜不倦地勸說道:“信陵君,我軍主力若被秦軍圍殲,則我三晉再無與秦軍對戰之力,且秦取上黨之地后,既可直攻邯鄲,亦可南下而攻大梁,此腹心之患也,不可不察,不可不除也!” 果然,廉頗的回答令打慣了機鋒的信陵君很是不適應。 我的廉老將軍啊,我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了,還跟咱解釋出兵的必要性嗎?咱都說了咱們是唇亡齒寒的關系,咱還不會知道秦軍全取上黨的危害嗎? 你也看看咱為啥把都城從安邑遷都到大梁,還不是因為被秦軍胖揍了一頓,被奪了河西之地。首都被秦軍直接威脅的難受,咱不比你熟悉些? 信陵君在心中稍稍有些煩躁,頭一次,信陵君對于自己的話術能力產生了動搖,說好的舌燦蓮花呢? 也罷,直人便當直來直往。 信陵君稍稍調整好自己的心情,隨即稍稍組織了下語言,對廉頗說道:“廉老將軍,你知道的,我王,嗯,怎么說呢!縱然是唇亡齒寒,沒有足夠的好處,我王也不會愿意出兵相助啊!” 說著說著,即便是人老臉厚的信陵君竟然有些臉紅,實在是太久沒有說過如此赤裸裸的話語了。 信陵君已然將話頭挑明,廉頗當然也不能再裝傻充愣,但回應歸回應,答應卻是不可能答應的,甚至連一句有用的承諾都不能留下。 當然,拒絕人也是有講究的,尤其自己還有求于人的情況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