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顯然這一擊打到了秦軍的軟肋之上,盾兵無法護住高人大馬的騎兵,而騎兵的穿插也限制了秦軍步卒的行動速度,因此,經過數次調整的弓兵營終于建功,終于對秦軍主力造成了“較大”的傷害。 可惜,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倒在秦軍箭雨、長矛、利劍之下的趙軍已經是無計其數,更重要的是,大纛已倒,主將已沒,再多的殺傷,面對如今的境地,也都已經為時已晚。 便是再愚蠢之人,看見大纛的倒下,也當知道,此營趙軍已經完了!而能夠迅速集結自家弓兵的后軍校尉,自然更明白大纛倒下意味著什么。 眼見著自家中軍已經陷入無盡的混亂,而秦軍騎兵也正試圖穿過混亂的中軍營帳,向著后軍,也就是自己所在之地奔襲而來。 校尉終究也顧不得什么了,大喊一聲:“撤!”,便一馬當先帶著親兵們向北面撤退。 只苦了下面的將士,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有戰馬的立刻騎上戰馬往北方逃去,幾個腦子活泛的曲長和百將,組織麾下的弟兄且戰且退,往西邊叢林而去。 好在,中軍的混亂倒是絆住了秦軍的腳步。也給了后軍之中的趙軍稍稍喘息之機。 但終究,趙軍南部軍團的突出一部,近萬人的大營,在秦軍雷霆般的攻勢之下,僅僅不到半個時辰,便被全線擊潰。 更令人絕望的是,秦軍從來想打的就不是擊潰戰,在趙軍營寨的北方,早已有一只秦軍包抄了過去,正翹首以盼地等待著逃亡的趙軍自投羅網。 于是,逃向北方的趙軍除了幾個單獨跑的幸運兒,幾乎一股腦兒地全都被北方以逸待勞的秦軍偏師給截住、格殺,包括那最先逃跑的校尉。 倒是各自逃命的騎士和往西邊撤退的幾百步卒得以逃脫。 僥幸逃過一劫的趙軍騎士瘋狂地抽打著馬匹的屁股,絲毫不顧及馬匹,向著趙軍大軍行進方向沖刺,他們知道必須及時將秦軍進攻,南軍覆沒的消息傳回南路軍大營中。 因為南部趙軍,所承擔的本就是防御的任務,因此在主將李杰的安排下,倒也沒有將五萬主力大軍集中到一處,而是按照趙括的指示前傾后重地布置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