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然也,以一部兵力或渡丹水強擊我軍壁壘,掩護大軍撤退,而我軍措手不及之下疲于防守,不敢渡河反擊。”白起見諸將還在疑惑,便開口解釋道。 “如此一來,趙軍進攻在先,趙括自可以以進攻不利為由退兵。如此此以進為退,既能與國內有所交代,又能以最小之代價退守百里石長城防線。”王龁眉頭微皺,隨即又看向了白起說道:“趙括當無此計議吧?” “趙括雖無,廉頗可有乎?”白起繼續問道。 “將軍之意?”王龁還是有些不愿相信,畢竟三年對峙之中,雙方有幾斤幾兩都已經摸的清清楚楚了。廉頗,排兵布陣自然是一把好手,可論說陰謀之策,卻好似不像有那個腦子。 白起自然明白王龁眼中的疑惑,甚至在白起的心中,也不認為廉頗或是趙括能夠想出如此“兩全”的辦法,否則也不必在丹水一耗三年了。 之所以拋出這樣的一種設想,更重要的乃是為了麾下的眾將領們。 果然,見眾將陷入沉思,似有所得的模樣,白起表示很滿意,隨即說道:“廉頗與趙括之流能否想到此計是一層謀算,但我等作為對手卻應該知曉此計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更該知曉自己應如何應對,切不能將勝算壓在對方的無知之上。” “末將慚愧。”王龁當即認錯道。 “無妨!”白起擺擺手,又看向正思索著的眾將,繼續問道:“若是趙軍果然行‘壯士斷腕’之舉,戰事將如何發展?我軍又該如何處置?諸將且言之。” 說完,還給王龁遞了個眼神——你別說話! “這可如何是好!若是誤判形式,或是放走了趙軍主力,三年對峙之功、趙國布流之勞皆化為虛無矣!”一員裨將聞言,有些不甘心地感嘆道。 聞言的白起有些期待地看著那員裨將,期待著他的后續。 可惜,令白起失望的是,那員裨將雖然推斷出了后續可能的造成嚴重后果,卻不知該如何應對,回答幾乎戛然而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