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著廉頗的話語,在場之人并無一人插話。 廉頗手中的指揮棒,隨即繼續揮舞了起來: “依本將之見:我軍可徐徐退出丹水防線,引誘秦軍大局東進,同時一分為三。 其一,主力步卒兵屯百里石長城防線,以故關、長平關一線,擋住秦軍繼續前進之路; 其二,以騎兵為主力,自長平關繞丹朱嶺,西渡丹水,入上黨腹地,在平原之上截斷秦軍東進之軍與西岸之聯絡,斷其糧秣,致其自潰敗; 其三,以兩部精銳之軍,潛藏于大糧山、韓王山之中,待秦軍西撤,則從中殺出,攻其側背,而步卒主力亦從故關、長平關一線殺出,秦軍猝不及防之下,前有丹水攔路,后有大軍之追擊,側有我軍精銳之襲擾,雖秦武安君親至,亦無可奈何,必生敗績也。” 話畢,卻沒有預料之中的叫好之聲,趙括、田單、許歷,一個個盯著沙盤陷入了沉思之中。 廉頗對此倒也不慎意外,畢竟自己的戰法乃是好不容易才思量出來的,若是如此容易便行喝彩之舉,那自己反而要懷疑來人的真正能力了。 略略等待了一會兒,好讓眾人消化完自己的部署,廉頗隨即又繼續講述起來。“此戰之利有三:其一,主戰場在我軍屯駐三年之地,論及地勢,我軍熟稔而秦軍陌生;其二,所處之地百姓心向我軍,定不會倒戈秦軍,從而暴露我軍意圖;其二:平原地區,以騎對步,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兵力不足帶來的問題。” 不待眾人質疑,廉頗又繼續自爆其短來:“當然,此戰若是想要順利進行,其中亦有三大難點: 其一,我軍布局未完之前,切不可為秦軍所偵知,無論大糧山、韓王山中隱匿之軍,或是繞道丹朱嶺之騎軍,皆不可為秦軍所偵知,否則必陷入秦軍圍困之中。此事,因民心之向,想來不難。 其二,西渡丹水之騎軍,不僅要面對數倍于己的秦軍,更要在縱橫阡陌之中,切斷秦軍的補給線,其中難度卻也不小。不過,本將在上黨三年,卻也不是什么都沒做的,秦軍的補給線早已被本將熟知,末將帶隊,有十足的把握端掉秦軍的補給線。 其三,便是發起反擊的時機。稍早則恐遭秦軍反擊,反而落入秦軍彀中,稍晚了,則秦軍主力退回丹水西岸,功虧一簣。此事,本將原本一直拿不定主意,如今田將軍既至,此任非將軍莫屬也。火牛沖陣時機把握之到位,便是本將也甘拜下風也。” 話語畢,一旁待著的趙括卻是不樂意了,不僅是不樂意廉頗的戰法,更是不樂意廉頗的戰法里,根本不需要他這個主將。 當然,這也怪不得廉頗。誰會對一個乳臭未干的臭小子抱有什么期待呢?在廉頗的計劃里,來的主將無能也好,只要才能聽從他的“建議”,安安心心在故關守著就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