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機動漂行彈道式導彈一直從不同方向攻擊殲滅第1軍艦隊。 殲滅第1軍除了用上他們的反導系統和點防衛系統,將98%以上的機動漂行彈道式導彈距離殲滅第1軍1百公里左右攔截下來。 剩下的機動漂行彈道式導彈打中其他的戰艦,但是無法轟穿能量護盾。 相反,殲滅第1軍發動最新開發的機動彈道分離高爆導彈,雖然在機動性和速度上不如機動鉆頭導彈,但是絕對在機動漂行彈道式導彈之上。 機動彈道分離高爆導彈可以利用優秀的機動性,隨時改變飛行的軌跡,更特別一點的是彈身分離成兩段,前段和后段都會襲擊鎖定的目標。 前段的速度比后段快上1倍。 不管是前段還是后段,打中目標爆發出來的高爆威力堪比戰術核導彈。 盎魯撒軍和連合軍如果單靠他們的戰艦或者是ms和機動堡壘,基本無法將全部的機動彈道分離高爆導彈攔截下來。 幸虧這里是盎魯撒軍本土作戰,擁有他們的防衛系統,這才不至于被機動彈道分離高爆導彈突破防線,造成盎魯撒軍和連合軍的損傷。 另一邊,殲滅軍整個小集團軍沒有天火箭戰列艦,主要天火箭戰列艦已經完全被天翼傭兵團的破盾驅逐艦克制。 加上各方勢力也知道天火箭戰列艦的有效攻擊范圍,從而有對應的方法。 更重要一點,天火箭戰列艦已經在很多戰場上起不了多大的關鍵作用,兩軍交戰時,天火箭也無法發動攻擊,以免誤殺友軍。 盎魯撒軍和連合軍的艦隊規模數量是在殲滅第1軍7倍以上。 但是兩方的戰艦體積相差大,殖民地區各國最長的戰艦也只達到400公尺左右,迪翁軍隨便一艘戰艦就超過500公尺以上。 兩方的戰艦的運載量相差許多。 殖民地區最大艘的戰艦,戰時只能運載30臺ms。 所以兩者之間的ms和機動堡壘的數量,迪翁軍達到對方的數量一半。 如果不是有連合軍,還有盎魯撒軍在本土作戰可以用極短的時間調派更多的部隊補充損失的數量。 迪翁軍說不定早就打下第95號殖民衛星了。 兩方軍隊打的十分的激烈。 這時,又有一支盎魯撒軍,大部分都是運輸艦,運輸艦運載的都是ms和機動堡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