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抵達學校門口,他叮囑小車中午樓下吃了飯再回家。
“老師,晚飯您回來嗎?”
“回來,你下午放學直接回家就行了。”
“老師再見!”
“去吧,好好上課。”
安排好小車,李安直接前往昱東藝考部。
蓉城2023級音樂類藝考聯考即將正式開始。
首先要進行的是小三門考試,考試時間為12月17日。
其次是專業面試,考試時間為1月4日開考。
最后是成績查詢,查詢時間為1月28日,成績合格者將拿到合格證,屆時需要參加外地院校單招的考生可憑此證報名參加。
隨著各地院校相繼宣布取消單招考試,喊了五年的藝考改革漸漸在大眾視野里清晰起來。
去單招,走聯考,提高文化課成績占比,這已經是大勢所趨。
地方院校的“權力”再一次被削弱,這一點對于廣大考生而言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且先不談考不考得上,至少比過去看起來公平了太多。
可提高文化課成績需求這一點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全國開展落實,音樂藝考的傳統格局將直接被改寫。
十年前,專業是藝考生的命,尤其對于音樂表演專業,只要專業成績過關,對于絕大部分地區,文化課能考到300來分就行了,左右誤差可以忽略。
可如今,在專業之前,文化課的壓力先蓋在了藝術生的頭頂。
文化課不過線,除非你的專業逆天,通天都差點事,因為每個學校每個專業的減分名額少得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對于大部分凡人考生而言,未來必須分出相當部分的精力用在文化課上。
強專業一路通關的過去將一去不返。
網上對此還眾說紛紜。
有人罵,有人叫好,有人事不關己全當吃瓜。
李安對于政策相繼落地的看法相對還算客觀,利還是大于弊。
作為一名曾經的強專業藝考生,他這話多少有點放下碗罵娘的嫌疑。
如果讓曾經的他來參加今天的藝考,那多半得在專業考試結束后的文化百日沖刺中再蛻幾層皮
因為那時他的專業遠達不到逆天程度。
可從一名從業者的角度來講,鎮痛是難免的,改革是必需的。
而且這場改革并不是突如其來的,早在18年就露出了苗頭。
18年新規定出臺,要求藝考錄取分數線不低于當地高考二本錄取分數線的65%。
到了19年,這個比例增加到70%或75%。
接著是陸續綜合類大學宣布取消單獨考試,加入了省級統考的行列。
隨著20年、21年,越來越多的所謂“雙一流的”院校藝術類專業取消校考。
直到去年,連小部分專業院校也加入了此行列。
從省級統考加校考,到今年的省級統考為主,校考為輔,藝考之路其實一直在改革。
改革的背后其實是已經變了味的藝考。
李安當年參加藝考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
而現在的藝考生呢,遠的不說,就說藍天藝考部的孩子們,有幾個是真的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
早在幾年前新藝考改革脈絡浮現之時,李安就忍不住開始思考,為什么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始改革?
現在他更加明白了,根據藍天藝考部成立前的調研,蓉城近三年的藝考生在所有高考生中的比例已到了每十三個高考生中就有一個藝考生的地步。
這個數據讓他感到震驚,他一直都知道藝考熱,可在數據面前他才明白這股熱量有多大。
“學習差的才會走藝術。”
“家里有錢。”
“300來分就能上個好大學。”
“吃喝玩樂樣樣精通。”
這一直是大部分人對于藝考生的印象。
陳璇講過一件真事,她大一去燕京上學的路上,幾個同樣去燕京上學的學生湊到一起,剛好是三個女生,大家就聊起了自己的情況。
幾人在得知陳璇高考成績之后紛紛露出了質疑表情。
李安當時聽完這個故事之后也是頗為感慨,幾個女生的反應固然狹隘,可換個角度,陳璇當年的文化課成績確實高得有些離譜。
然而這種“離譜”終究是極少數,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里不可忽略的事實是,藝考這條路早已變了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