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此小姐姐能說什么,勉強的擠出一絲微笑:“謝謝,下次可以試試我們這的經典拿鐵。” 李安:“一會兒一會兒。” 小姐姐:“...” 說話間耳邊的旋律線條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波動,李安再望去季身邊已經圍了好幾個人了。 一個眼睛小哥已經拿著手機走到了季洋的側面,如果是他坐在季洋那個位置,大概余光能感受到這個距離自己不到兩米遠的鏡頭。 這就慌了嗎。 李安在想季洋是緊張了還是害羞了。 旋律線條自波動開始,就再沒有回到之前的流暢狀態,叼著吸管的李老師無需努力聽辨也能感受到小季在努力的往回找。 譬如在展開部與再現部的接口102-103這兩小節的和弦弱奏中,能聽到音樂重新緩了口氣。 然而效果并不太好。 “進入再現部從音樂動機來講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從曲式分析的角度這里類似一開始的呈現部,但應該比呈現部更加激烈,用動力推動音樂沖突的進一步加進,從而在沖突中繼續將音樂展開。” 李安相信季洋在102到103小節調整呼吸的過程中,腦海中一定閃過出過這句他常掛在嘴邊的提示。 她也做了,但速度起慢了。 直白點說就是速度掉了,這一掉無疑致使季洋的再現部陷入泥沼,想再爬出來已是無望。 或許在路人聽來這里沒有什么問題,但在考場上,這就是妥妥的扣分項,至于考多少分因品味而已。 少有評委會喜歡無法繼續展開的演奏,哪怕這期間沒有什么明顯錯誤。 如果李安是評委,按照滿分100,季洋這里至少會被減掉5到10分。 每個評委的喜好不同,李安不能接受邏輯混亂的演奏。 好在這不是考場。 當然,考慮到季洋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演奏中開始熱身,然后才進入狀態,并在呈示部后半段較的完成了起速的演奏。 所以綜此情況,他覺得季洋這一遍演奏他還算滿意。 同時也找到了目前存在于季洋身上的問題。 如果剛才沒有那位拿著手機的小哥出現在季洋的余光里,那么季洋是不是就不會出現演奏波動,那么是不是就不會出現后面的努力找回音樂呼吸,那么是不是就不會在102-103的地方找不到正確速度。 時間無法倒流,只能用反推去尋找導致問題發生的根源。 所以是小哥的原因嗎? 怪觀眾可不對。 如果季洋沒有被余光中的手機所影響,那后面大概率不會發現這一系列狀況。 或許會有別的問題發生,但那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問題得一個一個解決。 出現什么問題,我們就解決什么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季洋的心態會因為環境而變得不穩定。 這是李安親眼所見、親耳所聽。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什么會影響到我們,我們就直面什么。 具體情況等季洋一會兒回來自己說就行了。 李安放下奶茶杯,跟著周圍的人輕輕的拍了幾下手。 這種類似街頭的快閃表演藝術在網上隨處可見,但是生活中還是要看緣分的。 遭遇現場便是這么一種緣分。 隨鋼琴前的演奏結束,現場為演奏者獻上了友好的掌聲。 就在眾人準備離去時,只見鋼琴前的小季同學再次起手落鍵。 好快,比剛才還快。 這是眾人的第一反應,下一秒他們便被鍵盤上快速移動的手指吸引的挪不開目光了。 黑鍵練習曲。 小季像是要找回場子一般,彈得叫一個賣力。 李安聽了個開頭便知道這一首應該沒什么問題了,起句干凈利落,節奏清晰有序,音樂線條明朗,動機穩定向前。 暗忖小季狀態調整的還挺快。 于是他便不再關注,拿出一旁的紅色小冊子。 華國音樂家協會章程。 他得認真仔細地看一看。 隨著生活狀態的逐步改變,他看待一些問題的心態也在逐步發生改變。 凡事得一分為二,這個道理他從前就懂,但現在才開始有一種覺醒意識。 第一條。 華國音樂家協會是由全國各民族音樂家和音樂工作者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音樂界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音樂事業、是... ... 半小時后,李安放下小冊子,從檔桉帶里拿出表格開始了填寫。 此時圍在鋼琴附近的人已經換了第三茬,季洋的曲目倒是如她自己所說,是真的浩瀚。 上一首還是一首機器貓,這一首就變成了一首甜美的小幸運。 從圍觀人群的狀態來看,比起月光和黑鍵,更多的人還是喜歡這首。 可以理解,大眾音樂總體來說比較通俗易懂,旋律熟悉,有歌詞帶入,再加上曲調本身就帶著一股清晰澹雅的少女傾訴感,比起需要一些音樂素養才能聽懂的古典音樂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