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來這么多校領導嗎?
李安真沒什么印象,既然校報上說來了,那就來了吧。
看了個開頭他大概就知道后面基本和他關系不大。
如他所料,洋洋灑灑兩千多字的小作文看下來,像是在看一遍教學教研成果報告。
文章核心內容基本就圍繞在鋼琴系、貝多芬作品教研、教學成果這幾個關鍵詞展開,再加一點領導們的指導建議。
也行。
至少也算是和本次學校官方預告的音樂會主題相吻合。
關掉了第一個鏈接,李安打開了第二個鏈接。
第二篇就像那么回事了,通篇都在描寫這場音樂會,通篇讀下來讓人如同身臨音樂會現場。
大概是用詞過于精美,李安看著看著有點出戲,其實就是彈個琴,也沒那么花里胡哨的東西。
如果按照這個描述坐到鋼琴前,他把手彈起來都不知道該怎么落指才對。
不過這不妨李安看完隨手點了一個贊。
如果能點三個,他絕不會點兩個。
這種作者未必懂音樂,但一定喜歡音樂。
字里行間能感受到。
第三篇是傅天鳴的另一個公眾號里的音樂會的樂評。
看字句就知道是出自傅天鳴之手。
傅天鳴這人說話淺白,筆下的文章還是有股子獨特韻味的。
‘走出音樂廳,月光燦爛,沒心沒肺地招搖,肆意地在蓉城街頭流淌。’
‘壓抑的感覺一掃而空。’
‘不知道李安何時再來,為我們一展雙手,或和我們擦肩而過?’
關于這場音樂會的文章遠不止于此,不少蓉城當地的自媒體和官媒都再為這場在紅樓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發聲。
李安知道這背后肯定少不了學院和傅天鳴的運作。
馬上就要藝考了,學院宣傳他的同時也在自我宣傳。
放下手機李安回到四號教室,坐到鋼琴前開始了今日份的練習。
明朗的C大調高抬指雙手同向音階在午后的暖陽中觀影閃動。
燕京回來之后,除了昨天下午在音樂廳彈了彈音階,其余全部時間他都沒有再摸過音階練習曲。
比賽結束了,音樂會結束了,屬于他的新一輪的練習征程也差不多該開始了。
只是他目前尚沒有一個清晰的計劃。
想練的東西太多,但有些內容不能放在一起同步進展。
所以他又需要一個嚴格周密的計劃了。
盡管計劃尚未在腦海中成型,可他預感,這次的計劃至少需要五個月以上的時間來完成。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 【】
在曲目方面,他可以確定的練習內容包括車爾尼740(299晉級款)的歸納整理,貝多芬第七、第十三、第二十三、第二十五,四首鋼琴奏鳴曲,莫扎特k271鋼琴協奏曲,以及小部分舒伯特早中期的鋼琴作品。
在技巧上,他需要專功一下右手三度和左手八度這兩個技巧。
除了這兩項,就是音色了。
他想在下一個階段對于音色這個寬泛概念有一個更具體的認識。
以上內容均為他通過對比賽和音樂會及半年來的練習總結所感悟到的新方向。
比如這四首貝多芬奏鳴曲。
其中大概也有一點點被吳復生所刺激的原因,對方和他年齡相彷,但已經將貝多芬全套奏鳴曲集上的三十二首作品全部練完。
但即便沒有吳復生,他也有想法要將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鳴曲全部彈完的愿望。
只不過吳復生這個妖孽的出現讓他覺得給自己留出五年的時間去練完貝多芬的全部奏鳴曲有些太過放松。
當然,拿兩個人的過往去比,實在沒有太多意義。
所以他計劃接下來每一年都練六到十部貝多芬奏鳴曲,這樣長側三年,短則一年半,他就能把貝多芬全套拿下。
比如雙手的技巧訓練,沒有技巧支撐,再妙的情感理解都是浮云。
盡管已經接受了原主在音樂上依托情感處理演奏的方式,李安也從實際上收獲了不小益處。
但他依舊是一個堅持技術至少應該和情感放在并列位的鋼琴演奏者。
技術在他這永遠不會向情感低頭。
再比如車爾尼740。
費因伯格指導下的車爾尼練習讓李安在短短三個月內突破了此前卡在瓶頸一年半之久的手指問題。
這其中不能否認他長期以來的積累。
然而量變到質變也需要一個躍級條件。
這個條件在李安現階段理解就是一種演奏意識,一種思路。
練習299包括移調版的過程中,他始終帶著一種思考在其中——如何更高效的調動手指機能。
那么接下來他將繼續帶著這種思考從299邁入740,或許他會嘗試更遠的關系移調。
盡管這個方法目前在市面上并沒有哪位演鋼琴奏家或教育家提出,但這不妨礙他繼續大膽進行嘗試。
因為他至少可以肯定這樣做對自身演奏沒有什么危害。
把C大調的車爾尼變成降D大調車爾尼,無外乎只是增加了難度,核心是不變的。
頂多需要多花費點時間。
不然怎么辦。
沒有老師,不靠自己又能靠誰呢。
靠系統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