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安傻眼了,魏老師居然覺得他在敷衍差事。 他中午回到家后按照他的設想開始設計曲目,等到曲目全部設計好之后他忍不住為自己贊嘆。 堪稱完美。 用斯卡拉蒂的奏鳴曲替代巴赫作品作為他曲目單上的巴洛克時期作品,這個點子即避開了巴赫作品不好熱場的局限性,同時也減少了一定風險,他并不確定自己演奏的巴赫能來個漂亮的開場。 聽眾對于巴赫的審美要求向來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另外一點,從鋼琴音樂時間發展線的角度,斯卡拉蒂作為巴洛克晚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是公認為海頓和莫扎特等古典主義樂派作曲家的先驅。 那么用斯卡拉蒂的作品作為開場的第一首,在邏輯上幾乎完美的可以過渡到他的第二首曲目,莫扎特作品。 他只需演奏一首莫扎特的快板單樂章即可。 接著順理成章的來到第三首,上半場最重要的一首作品,也是本場音樂會的主菜,他的拿手好戲,貝多芬告別奏鳴曲。 這樣上半場四十五分鐘就安排滿了。 下半場從肖邦的敘事曲展開,作為一首浪漫主義時期的中大型作品,既有抒情,也有技巧的延伸。 再接一首拉赫瑪尼諾夫的前奏曲來點綴,最后用一首布索尼改編的卡門幻想曲用來結束。 在最后一首正場作品中,觀眾們可以看到他瘋狂的手指跑動技巧。 上下半場全部結束,他在掌聲下退場,然后再在掌聲中返場,彈一首肖邦的夜曲。 如果觀眾的熱情足夠高漲,他再加一首舒曼童年情景系列作品中的夢幻曲或是一本正經。 在那樣一個夜晚,這樣一套曲目聽下來不美妙嗎? “不行。” 魏三碗沒說不好,他說的是不行。 這場音樂會被蓉城鋼琴系當做一場帶有匯報表演性質的音樂會,更多的是面向圈內外展示蓉城音樂學院的教學成果。 想來這一點他上次也沒有和李安說的那么清楚。 “李安,這場音樂會代表的是咱們學院的鋼琴系,代表的是咱們蓉城音樂學院,你明白嗎。” 片刻。 “老師,我明白了。” 魏三碗語重心長的話讓李安意識到他的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 他本以為這是一場相對純粹的音樂會。 他為學校爭了光,學校以一場音樂會作為對他的嘉獎。 他知道,學校把這場音樂會的時間放在藝考報名到藝考開始之間這個時間節點,自然也有為學院做宣傳的因素在其中,但他可能還是把問題想的過于簡單了。 可換個角度再想,既然是宣傳,那他的這套曲目難道還不夠全面么,現在的孩子不就喜歡花里胡哨的東西嗎? 如果按照老師的想法,上半場貝多芬,下半場莫扎特,這不就變成了一場關于古典主義時代的學術報告型音樂會了嗎。 他打賭,這樣的音樂會,季洋都不愿意聽。 去給季洋上課的路上,李安在反復思考。 再者學術專題性強的音樂會通常都是大師的專屬,以他的級別水平和名氣,沒有哪一點能夠得上開專題音樂會的資格。 并且如果真的按照魏老師的思路,他的音樂會的標題又該怎么定。 到了季洋家,李安喝了兩口茶就上樓了。 “背譜,過一遍。” 先聽黑鍵,再聽月光三。 兩首曲目聽完李安挑出了他認為季洋不足的地方講解加以示范。 到了最后這個階段,季洋能夠做到就是在能力范圍之內無限的去摳細節,一直扣到上考場。 “這里的踏板踩的還是太輕了。” 李安指著樂譜強調說,“我已經給你強調過無數次了,這里寫著踏板記號,所以這一腳你必須全部踩下去。” “而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季洋吐了吐舌頭,慚愧道:“我把踏板分開了,只在第一個音符和第二個音符點分別輕輕踩了一下。” 聽到季洋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李安還是滿意的,這說明對方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這樣改起來才容易,“所以現在記住了嗎?” 季洋沉聲:“記住了,這里的踏板要一直踩下去。” 李安點頭:“再來。” 鋼琴聲再起,這次季洋按照李安的糾正重新演奏出來的片段立馬厚重起來。 但還是不夠。 “左手用力抓!” 站在季洋身后,李安邊喊邊揮舞著左手,恨不得自己上去彈,“對,就是這樣,整個手臂要往前推!” “再來!” 連著來了四遍,最后一遍季洋總算是在沒有耳邊的提示下將這一段演奏到李安的滿意程度。 “好了,接下來我們再看這里,食指不夠積極。” - 四十分鐘后,季洋的后背都濕了。 終于又回到這種狀態了,盡管累,但她很開心。 上節課老師太溫柔了,就聽了聽,不但沒說她什么,還夸獎了她一番。 老實說,那讓她心里有些不踏實。 還是被說好,被說之后她就知道該往哪里使勁。 “老師您快坐下吃水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