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演繹風格就如午飯環節老爺子自己所說的那樣,注重速度的快慢變化,要求各聲部樂器的絕對精準。
關于絕對精準這一點,通過這一個小時的聆聽,李安已經非常明確,并在腦海中勾畫出了一幅和老爺子進行合作舞臺的畫面。
或者說,在老爺子執棒的樂團框架下,他應該如何更好的融入進去。
能考慮到這一點,前提自是不用多說,李安喜歡老爺子對莫扎特作品的處理風格,清晰明辨,強弱有序。
但他沒有注意到,他的演奏思路已經不知不覺間被老爺子詮釋的莫扎特帶偏了一點。
-
一個小時眨眼間過去。
揮完兩首作品,謝乾正下臺和六名年輕人又交流了一番。
聽了聽每個人的想法和感受。
按照午飯期間的規劃,今天下午首先進行合拍的是吳復生和曾夢邱,兩人的決賽選曲都是K466。
明天上午的時間段進姜笙和亞涅夫的k271合拍。
明天下午的時間段進行李安和梁春雨的合拍,還是k466。
老爺子把李安安排到最后一個階段合拍,是因為在他看來李安沒有和樂團進行過合演,勢必直接進行會遇到種種預想中的不順利。
所以他給李安提供這么一個機會,讓李安利用今天下午到明天上午的時間觀摩學習其他選手的合拍過程。
他希望李安通過觀摩,先做到了解與樂隊合奏是怎樣一件事情,以便于明天下午的個人合拍能進行的順利一些。
老爺子此番用心也是他出于對每一個年輕人的喜愛和關照。
他深知高等音樂教育資源的稀缺性,不是每一個鋼琴學子都有機會與樂團進行合作。
李安的三輪視頻他看過,從一個指揮的角度,他看得出對方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
對方能走進決賽,這一點也從側面說明對方具備了不輸于其他五人的實力。
可比賽就是比賽,他能提供的關照也僅限于此,至于李安能不能通過前兩場的觀摩領會到什么,就看對方自己了。
“行了,那多的就不說了,咱們開始吧。”
謝乾正說完問向吳復生和曾夢邱的方向:“你倆誰先來?”
吳復生無所謂,看向眼鏡妹聳肩道,“看你。”
“那我來。”
眼鏡妹一會兒還有事,她就不客氣了。
-
隨著舞臺上的合排開始,雅涅夫和姜笙兩人先行離去。
大約二十分鐘后,梁春雨也離去。
臺下只剩李安吳復生和侯振濤。
吳復生一個人安靜的坐在一角等待著,這邊李安一邊聽著舞臺上的排練細節一邊和侯振濤交流學習。
“候指,謝老剛才說的帶分拍的預備拍具體怎么打。”
因為背身關系,李安看不到老爺子剛才做的手勢,于是向身邊請教。
侯振濤聽完點點頭,熱心解釋道:“在慢板樂章中,有時用完整的一拍做預備拍會顯得太拖,通常這種時候指揮就可以進入的前一拍上用分拍手勢。”
說著抬起右手給李安示范了一遍謝老在舞臺上用的分拍打法,“這樣可以讓指揮的手勢看得更清楚,使指揮與演奏者交流得更貼近。”
李安又看了看手中的樂隊總譜,消化了一番侯振濤的話,接著拿筆在這一處做上了分拍的提示文字。
侯振濤看著李安手中被密密麻麻寫滿的總譜,。
姜笙中場休息的時候,他才問李安:“想學指揮?”
李安大概猜到對方是看見他手里的總譜標記,笑著解釋道:“當時拿到決賽曲目的時候也沒有一個著手方向,就尋思研究研究樂隊總譜吧,看看能不能從里面找到一些靈感。”
侯振濤聽得眉頭都皺起來了,為了作品演奏研究樂隊總譜,這種事他不是沒聽過,但還真是第一次見。
“我能看看你的總譜嗎?”
李安把手里的總譜遞給對方。
侯振濤拿過認真翻了幾頁,越看越覺的這個李安不簡單,這個總譜讀的很有講究,看譜面上的文字記錄和聲部劃線,就像是學過總譜讀法似的。
由于知道對方沒有和樂團合作過,他先入為主的認為對方是靠自己獨立完成的這份總譜的閱讀,并寫滿記錄。
把譜子還給李安,侯振濤打趣:“可惜了,你應該學指揮。”
李安笑嘆:“指揮的競爭壓力更大吧。”
這話簡直戳到了侯振濤的心坎里去,大多數學指揮畢業的人最后都被迫轉行了。
不是不愛這個行業,既然當年能選擇指揮這個專業并能考進這個專業,就不存在沒有天賦和熱愛。
可現實是,能登臺實踐的機會太少了。
指揮就是一場一場排練演出練出來的,可即便如國院和海院這種設有獨立指揮系的高等音樂學府,也沒有資源給你一場一場這么練。
這也是為什么觀眾普遍看到的大多數站在指揮臺前的人都是中老年面孔,極少能看到青年面孔。
侯振濤雖作為本次決賽舞臺的助理指揮,但其本身卻沒有太多登臺經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