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還好吧。”
李安望著瓷白的天花板,腦海中回憶著清晨賽場上那些給他留下過記憶點的選手。
從他的角度客觀評價:“還沒有聽其他小組,就A組總體聽下來,實力懸殊還是挺明顯的。”
他說尤其像姜笙和湯少沖這種名校出身的選手,比起其他院校的選手的確基本功更扎實,作品處理上更為細膩。
在陳璇看來這多少有些理所應當,能考進名校的學生本身就具備優秀的基本功。
哪怕像是孫雨曼這種不太用功的人入學前也有著極為扎實的基礎。
再加上名校自成體系的訓練方法和教學理論,幾年學習下來只要肯下功夫,藝術上的收獲自然比在上尋常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大的多。
說來姜笙還是陳璇一界的校友,陳璇正出神,聽電話里李安又問:“那梁春雨呢?”
因為答應過孫雨曼保密一些事情,所以之前李安問她梁春雨的時候她含糊其辭的一帶而過了,此刻對方又問。
她嘆了嘆回道:“彈得確實不錯。”
接著話鋒一轉,“不夠你肯定比強他一百倍。”
不給李安再問的機會,見電腦上的時間已經八點了,“外賣還沒到嗎。”
被這么一說李安也是有點餓了,查了下騎手距離,“距我還有407米,孫雨曼幾點過來找你?”
陳璇:“應該快了吧,她半小時前就出發了。”
李安:“期待你倆的作品。”
前十分鐘電話里陳璇告訴李安晚上孫雨曼要來找她玩,兩人計劃重新錄一些以前在大學時練過的二重奏,并征求李安能否把這些錄好的視頻發在他兩的B站賬號里。
這種好事李安怎么會拒絕。
陳璇:“好啦不說啦你快去吧,晚上不準到處亂跑哦。”
掛了電話沒一會兒李安的外賣送到。
吃飯的功夫他上大賽官網上看了看其他各組的比賽情況,挑了C組兩個海院的選手視頻錄像看了看。
比他預期的要差一些。
大概是前有林幽幽介紹吳復生,后聽湯少沖現場奏三度加杜鵑,于是他的潛意識里就更加認為這批來參加比賽的海院選手都不簡單。
可事實上好像并非如此。
收到孫雨曼到家的信息,李安回復了陳璇一個呲牙咧嘴的表情,接著又給季洋發了個信息。
晚上睡醒拿起手機他就看見季洋下午給他發的信息,說林幽幽和她約課了。
這一節課上了三個小時了還沒結束嗎?
好事啊。
林幽幽他自然是信得過,季洋就更不用說了。
八萬一:下課給我打電話
想了想他又叮囑一句。
八萬一:好好和林老師交流,長點眼色
睡足吃飽,李安準備利用今晚接下來的時間下樓暢讀一番。
換了身衣服他拎著茶杯離開了房間。
-
樓下大屏幕上,66號選手已經演奏到暴風雨第三樂章的結尾部分。
酒臺一片安靜。
李安走出電梯聽著熟悉的旋律一步一步走進大堂。
大屏幕上自己正在演奏,屏幕下面還坐著一排觀眾。
沒問題,他已經熟悉了這個酒店的主題“文化”,他絲毫不懷疑三輪的比賽視頻留出之前,這個大屏幕上一定會輪番播放二輪比賽。
從觀眾視角跟著眾人一起聽完最后這一段,他心中是有點小感慨的。
無論如何為曾經那場未完成的比賽準備的二輪曲目,如今也算是在另一個賽場上的二輪落幕了。
也算是了去了他心中的一段過往。
還不錯。
X老板聽完有些感動,他感動的點并非音樂演奏的如何完美。
如果從技術角度挑問題,可以說對方演奏的這個暴風雨并沒有練習曲那般炫技。
可就是因為在他看來對方擁有著良好的手指技術卻在這樣一部作品中選擇有所保留。
并沒有一味的追求清晰準確,而是選擇以對作品本身的理解靠著呼吸帶動音樂自然發展。
這里包含了一個他作為純聽眾視角最為看重的東西:對于節奏把握的天性
實際上,不同人對樂句拍子的理解是不同的。
以四分音符作為單位拍,二分音符是兩拍。
然而這個兩拍除了表面上的這層理解外,還有更深層的含義。
在處理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時,兩拍的長短其實并不是固定的。
拍子可以不夠,但呼吸必須深入。
深入的呼吸感可以賦予不夠完整的節拍更多的生命里,讓那些若隱若現的尾音充滿更多的想象。
99分的飽滿。
X老板對于這段暴風雨三樂章的評價——
剛剛好。
多之一分則太長,少之一分則太短。
就單憑這一點音樂氣韻,X老板便覺得這位66號選手有資格進下一輪比賽。
但是能不能進還得看這一屆的整體情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