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下午孫超華將陳苗莉叫到辦公室,跟她談裝配二課眼鏡鏡架的數據統計之事。 “小陳,我們先分析一下,流入到我們二課的眼鏡鏡架部門,你思考一下都有哪些部門?” 陳苗莉想了一會,“應該有電鍍車間、涂漆車間。” “還有嗎?”孫超華希望陳苗莉仔細考慮,明確地給出一個答復。 小陳在腦子像過電影一樣,想著來自半成品鏡架流向的部門,然后十分確認的回答道,“我肯定沒有了。” “那流出部門有哪些呢?”孫超華又問眼鏡鏡架出口的部門。 “這個就比較多了,我跟你數數,”陳苗莉一邊思考,一邊給孫超華報出流向部門,“首先眼鏡裝配完工經過檢驗進入的成品庫,其次是返修到電鍍、涂漆、二部相對應部門需要焊接的不良品、再次是成品庫退回來的不良品,好像就這么多了。” “那你想想,檢驗退回來的不良品,是不是應該劃歸鏡架流入項呢?” 面對孫超華的提問,陳苗莉馬上反應過來,“奧,我錯了,是應該計入流入項。” “我們經過分析,已經知道了眼鏡架的流入口有三個,那流出就有四個,如果我們在某一個時間點,比方說下午四點開始,開始統計數據,五點下班前完成,那么在這一刻,滯留在我們二課的眼鏡架數量,應該是當天的庫存數量,加上進入數量,減去流出數量對嗎?”孫超華把分析結果,畫圖給陳苗莉演示。 “對,就是你畫圖畫的這個樣子,”陳苗莉看過孫超華畫出的眼鏡鏡架流入、流出示意圖,覺得很清楚。 “其實,你發現了沒有,大量的工作在我們課的臨時鏡架存儲庫,所有的流入鏡架都要先入臨時庫,然后再由工序在臨時庫,領出來到各小組作業,而所有的鏡架返修也需要,先暫時入到臨時鏡架存儲庫,然后再送到相關部門返修對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