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重八,從你做皇帝到現在,你殺的人,到底多少該殺,我說不明白,怎么,殺得差不多了,沒得殺了,要打自家孩子的主意了?” “你也別說別的了,別說什么棣兒標兒,就說我吧,我這個皇后,是大明最大的隱患,興許,我就是大明滅國最大的風險,把我殺了,免得你比我先死,我再干了政!” 馬皇后說的是氣話。 可朱元璋聽了,居然眼中就多了幾分殺機。 雖然這殺機只是一瞬,但,的確是殺機。 “皇后,你明明答應過咱,不說不該說的氣話。” “怎么,我都說了,我是個隱患,皇上,你趕緊把我寫在紙條上,除了我這個大明的滅亡隱患,你就心靜了,把大明的人都殺了,你就不怕了。” 氣呀,朱元璋怎么不氣。 整個大明,誰敢這么跟他說話? “皇后,咱累了,不,咱不累,咱有事,先走了。” 朱元璋拂袖而去,口中依然念叨。 “這亡/國/之君,決不能是咱朱姓子孫,決不能。虧得咱早早就給朱標立下規矩,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如果一定朱家一定一定要出亡/國/之君,國亡了,這個君,必須先國而死。” “如此,就算是亡/國/之君,也不丟人。” 朱元璋不知道,他傳下去的這一句話,可以說間接導致了崇禎的結局。 …… 大宋,慶歷年間。 宋仁宗看著這亡/國/之君,還是最值得同情的亡/國/之君,那是實在難捱。 “亡/國/之君,亡/國/之君,值得同情,那說明這個皇帝做的還不錯,皇帝做的不錯,還是滅了國,想來是外患之故。” “外患,外患……” “難不成說的是朕?” “朕之大宋,最大的隱患,有兩個,一個是北境之患,一個是國內冗余舊政,朕夙夜勤勉,又克制,朕就還不錯。” “可如果算算這兩個隱患,兩個隱患,若是朕滅了國,也許,朕就是個值得同情的皇帝。” “朕想想,朕想想,最值得同情,最值得……” 想了又想。 自己嚇自己,一定一下一個準。 宋仁宗趙禎一想,臉上更難過。 “朕之新政,可以說開了好風氣,冗余解了不少,這是好事,朕讓大宋有了生機,有了強大的可能,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滅了國,卻正好是更讓人同情。” “縱觀以往歷史,朕想想,想想,漢代滅國君主劉協,劉協滅國,亡/國/之君不假,然而世人評說劉協,更多以山陽公調侃,誰人同情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