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第一卷初聞北嶺棲兇鳥第三百二十三章一會 最新網址: 天文十四年年3月30日申時三刻,南軍指揮本陣東福寺西北。 武田軍的突襲結束后,北軍漸漸重整旗鼓,而山名軍和河野軍也在不久后抵達戰場,北軍在南軍本陣外的兵力約30000人。但與此同時,淺井軍和若狹武田軍也急匆匆地從西岸趕了回來,和駐扎在東福寺西南的細川軍匯合,列陣在細川軍前,與本陣內的甲斐武田軍互成掎角之勢,兵力更是達到了34000人。 當然,戰陣之上,雙方都是沒辦法很好判斷兵力的。只有控制了制高點的武田晴信,可以居高臨下地發現南軍的兵力已經占優,并將這一情報通報給了南軍諸將。與之相反,北軍的武士們對雙方軍力的此消彼長并不清楚。結果就是,以大友家為首的北軍在稍加休整后,依然發動了進攻——目標是在東福寺西駐扎的淺井軍和若狹武田軍。 然而,這有些「不識時務」的進攻卻出乎意料地取得了成果——因為淺井家和若狹武田家他們同樣認為「識時務」的人不會選擇在此時進攻。在他們的視角里,眼前的北軍一路殺到南軍本陣,早已經是強弩之末,又被武田晴信反擊了一回,士氣怕是也不剩多少,哪里還有什么戰意?如今看到南軍援軍抵達,人數也處于了劣勢,本陣更是固若金湯,不退兵還等著干什么呢? 可就是南軍的大意,給了北軍可乘之機。畢竟比起好歹休息了一會兒的北軍,南軍的淺井軍和若狹武田軍兩部才是真真正正的一路從鴨川西岸跑回的「強弩之末」,還沒等喘上一口氣,就立刻遭遇了北軍的猛攻。淺井軍和若狹武田軍也從未有善戰之名,開戰不久后就已經頹勢盡顯。 若狹武田家還好,和細川家畢竟有著姻親關系。但淺井家和細川家非親非故,甚至其靠山朝倉家還和細川家及其姻親盟友們矛盾重重,那淺井家自然沒有與細川家守望相助的念頭。草草抵抗幾下后,淺井軍就收攏部隊,向東福寺的方向靠攏,謀求獲得關系更密切的武田軍的庇護。 而另一邊,看著若狹武田軍挨揍,細川晴元卻是坐不住了,立刻指揮部隊壓上,打算以多欺少,一舉把大友軍打回瀧尾神社。不過大友軍的武士們看到細川晴元的馬印后,卻一個個打起了雞血般地猛攻——若是能沖下當世管領的馬印,那可是多大的名望?大友義鎮的家督之位也將板上釘釘。 有了大友軍帶頭啃骨頭,北軍其余四部跟著吃肉的覺悟還是有的。無論是剛剛完成整頓的波多野軍和游佐軍,還是作為生力軍抵達戰場的山名軍和河野軍,都跟著殺向了細川軍的隊列。細川家的武士們在鶯歌燕舞的近畿沉迷多年,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倉促間竟然被他們眼中的「西國土包子」們沖得節節敗退。 「真是不堪一用……細川家啊細川家,如果就只有這般戰斗意志的話,哪怕有再大的基業,離土崩瓦解也要不了多久。」武田晴信哀嘆了一聲友軍的發揮,隨后便軍配一指,下令武田軍從慧日山上殺下,襲擊北軍的側翼,為友軍緩解壓力。 然而,就在武田晴信率軍西下之際,電光火石間卻忽然意識到了什么。 「毛利軍……」他看了眼混在在北軍隊列里的毛利軍的旗幟們,總覺得那排列有些古怪,不像是軍隊正常列陣作戰的樣子。 「源四郎,你帶一隊人在東福寺東埋伏。」武田晴信點出了本來要作為先鋒下山的飯富昌景的名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