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第一卷初聞北嶺棲兇鳥第三百一十二章一會天文十四年年3月30日卯時八刻,東寺東北,法光寺西南。 在六角軍于愿教寺一線接敵后不久,朝倉軍隨即揮師北進,在愿教寺西邊的街區內同樣遭遇了敵軍。 朝倉宗滴一眼認出了這在四十年前名動近畿的旗幟。 普通人可能很難意識到,朝倉宗滴和大內家前任當主大內義興,居然是文明九年同年生人。如今,大內義興仿佛已經是上一個時代的傳說,但朝倉宗滴卻仍然活躍在一線。在永正五年,大內義興以天下人之姿率領大內軍堂堂上洛,壓制近畿,作為朝倉家使節的朝倉宗滴親眼目睹了大內家治下的幕府,也對大內軍的強悍戰力有了清醒的認知。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大內義興早已故去,甚至連其子大內義隆也逐漸從政壇淡出,連本次上洛出征也沒有隨軍——本來這會是一個大內軍子繼父業、重振武威的好契機。 朝倉宗滴有些困惑地看著大內家軍陣中那面高高立起的大內義隆的馬印, 但經驗老道的朝倉宗滴,僅僅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抿出了其中深意: 但隨后,朝倉宗滴卻是露出了苦笑,輕輕捋了捋斑白的胡須: · 朝倉軍陣列的對面,大內軍馬印下。陶隆房僅僅地握著大內義隆馬印的旗桿,就仿佛年少時握著大內義隆的手一樣——手中可以涌出無窮無盡的力量,好似大內義隆就站在他身后,看著他為自己大呼酣戰。哪怕是拼得頭破血流、九死一生,只要能得到大內義隆一句勉勵,能夠看到大內義隆英姿颯爽的戎裝,陶隆房都會覺得是值得的。 只是……自從喪子一戰后,陶隆房最敬愛的主公便一蹶不振了。陶隆房比誰都了解大內義隆對親人和兒子的愛意,也比誰都明白他的痛苦。但即便如此,陶隆房仍然愿意等,等到大內義隆再次振奮,再次策馬于軍列之中的那一天,他無比堅信那個雄才大略的主公會回來的。 為了彌補陶隆房不能在君前奮戰的遺憾,也是為了擔心大內義隆日后想起自己沒有親自率軍上洛參與這場注定要留名青史的大戰而感到后悔,陶隆房向大內義隆請出了他的馬印,自己扮演旗手,親自舉著馬印從月山富田城一路走到了京都,寸步不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