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璉怕朱頤垣以為他不敬老父,連忙補充道:“我的份量不夠,東山公年紀(jì)大了,我爹去正好。” 朱頤垣點了點頭,甚至還有那么一丟丟羨慕,瞧人家的老爹,能在前面遮風(fēng)擋雨,自家的老爹,就只能坐享其成,沒法比啊! 朱老爹是不知道這小子這么想,不然非要打朱頤垣的屁股不可。 你當(dāng)安頓流民,把人送到萊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幾千人的吃喝拉撒,長途遷徙,弄不好就變成隨即抽取陰曹地府深度游的名額,而且中獎率還在三到七成,個別情況會超過九成。 絕對的九死一生。 朱頤垣倒是有了妥帖的布置,只是他布置好了,人就去萊蕪了,剩下的瑣碎事情,都是留守的忙。 而且最新的消息,清軍調(diào)動越發(fā)頻密,云集的兵馬越來越多,七爺和麾下的義軍精神繃到了極致,生怕會出任何差錯,辜負(fù)了朱頤垣的托付。 當(dāng)然了,朱頤垣自己也不輕松,萊蕪還是太小了,根本不夠施展,如果能順利拿下新泰,再和費縣的王俊連在一起,他進軍沂蒙的戰(zhàn)略就完成了一大半。 事關(guān)生死,根本不允許他有任何的疏忽。 現(xiàn)如今朱頤垣除了最早帶來的三百人之外,又在萊蕪等地招募了進一千人,同時各個村子組織起來的民兵也有超過兩千人。 到底帶著誰去新泰,讓誰留守,可馬虎不得。 “朱公子,你要是放心,就帶著所有人過去,老夫幫你料理吧。”趙士哲主動請纓。 朱頤垣微微一愣,思忖道:“東山公,秋收已經(jīng)開始了,從淄川過來的流民足有三千多人,按照我的想法,是要把他們編成一個個的隊伍,協(xié)助本地百姓秋收。另外從萊蕪縣城也出來了好幾千人,他們也需要土地……再算上本地村民,很容易發(fā)生沖突。再有城里的晏子賓,這個東西未必就那么老實,算上萊蕪尚存的縉紳地主,他們也未必會甘心接受分田。接下來的事情,千頭萬緒……” 朱頤垣還要交代幾句,哪知道趙士哲突然笑了,“我當(dāng)過知府。” 朱頤垣頓時語塞,原來這位不是個尋常書生啊! 宋璉也贊道:“東山公為官的時候,極力抑制豪強,興水水利,還曾上書,要求按照一條鞭法,重新清丈土地。” 這還是個有些想法的,朱頤垣忍不住一驚,“后來呢?” 這次趙士哲自己無奈苦笑,輕嘆道:“后來就罷官回家,講學(xué)著書了……朱公子,老夫明白你的擔(dān)心。放心,老夫不會徇私情的。如果我做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可以隨時把老夫抓起來問罪。” 朱頤垣連連說不敢,不過他也沒有完全就把事情交給趙士哲,他已經(jīng)讓蔣琦過來,互相配合,一起推動。 隨后他抽調(diào)了八百戰(zhàn)兵,又征集了四百民夫,讓他們幫忙運送糧草輜重。 秋收時間,讓人離開家鄉(xiāng),百里運糧。 又是疲憊,又是危險,還會耽誤農(nóng)時,真沒誰愿意。 大家伙確實感激你朱公子,但人家也要過日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