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9 兩個月-《鐵血小千戶》
第(2/3)頁
實際上,大齊軍隊在敗退過程當中遭受的傷亡,要比在野驢嶺戰斗當中發生的,多出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戴鸞翔這一回是把整座洛陽城,都作為一件作戰的工具了,作為一個軍事將領而言,為了取得勝利,這種做法不會有任何錯。
然而對皇帝來說,洛陽城卻是絕對不能有半點危險的。
大齊朝歷朝歷代先君的牌位都在洛陽城內,一旦有個不湊巧,城池被攻破了,那后世的史書會怎樣評價當今這位皇帝?
昏庸無能?亡國之君?
這也就罷了,甚至還會說他不守孝道,就連祖宗的牌位和靈井都丟了!
這要是出現在后世的史書上,那么將是一處濃重且無法掩飾的大敗筆!
因此皇帝說道:“那么,萬一同戎羌的決戰輸了呢?”
“那微臣就率領精銳退回洛陽,稍作休整,就能再次投入戰斗。接連不斷地打擊戎羌。戎羌是客場作戰,損失根本無法補充,我朝只要取勝一次便能乘勝追擊。然后派出一支奇兵,重奪潼關要塞,關閉關門,便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可萬一你們進城了,戎羌人也一并跟著過來了,那可如何是好?”無論戴鸞翔怎樣解釋,皇帝就是心虛。
而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戴鸞翔終于體現了他曾經所擁有的無比的自信心。
“皇上,微臣不才,說幾句斗膽的話。只要同戎羌的決戰由我親自統帥,就絕不可能失敗,充其量打個平手、各自休兵罷了,根本就不會出現戎羌一路追趕我軍潰敗的情況。自然也就無法趁虛而入了。”
對自己有信心當然是好事。
但戴鸞翔畢竟不同于血氣方剛如同他的兒子戴松一樣的青年軍官,對于此他其實也是有謀劃的,那就是仗著御林軍的數量,再加上青嶺邊軍的人馬,人數是要遠遠超過戎羌的。
既如此,在這樣的優勢兵力下,只要是由戴鸞翔領軍,再發揮主場作戰的各種優勢,只要穩扎穩打,不求出奇制勝,又怎么可能會輸?
就算因為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導致無法取勝,那也至少是一場平局,就算倒霉到了極點,連平局也保不住,那么也絕對不可能是一場慘敗。。
即便是撤退,也將是在完善的組織之下,不可能出現戰敗的隊伍向洛陽潰逃的情慘狀。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戴鸞翔至少有這樣的自信,自信只要不發生像野驢嶺之戰前夕那樣,臨陣換將的情況,這一場仗他是輸不了的。
但是這種結論憑借的僅對自己能力的自信,顯然無法在皇帝面前開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