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1 硝煙又起-《鐵血小千戶》
第(3/3)頁
因此他仔細分辨了許久,才發現上前之人,果然同自己認識——雖然稱不上是什么至交好友,但也有過十數天相處的經歷,肯定不算是陌生人了。
原來是那一次,蕭文明互送還活著的達利可汗進京替毅親王奔喪的時候,隨同達利可汗一道來的,還有一只戎羌的衛隊。
這支部隊可不是由尋常的戎羌武士所組成的,而是達利可汗專程挑選了戎羌各部落的王子組成的——既是為了將他們帶在身邊,能夠長一長見識,見一見中原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是為了將各部落的人質捏在手里。
這樣,自己在遠赴中原之時,戎羌各個部落投鼠忌器,也就不敢密謀犯上作亂了。
老實說達利可汗能夠僅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統一戎羌草原、重創大齊王朝,除了本身作戰極其英勇之外,也皆有極高的政治手腕。
他這一招,果然就把各部落的命根子掐在了手里。
不過這倒有個副作用,那就是讓隨同行動的蕭文明,也有機會結識戎羌各部落的王子,直接將人脈擴展到了草原之上。
而現在出現在蕭文明面前的這個戎羌人,其實就是當時的眾多王子中的一個,名字叫做金密狄,乃是阿冉部落的大王子,也就是這個部落的繼承人。
蕭文明對金密狄的印象還行,倒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在于他也樂于虛心學習中原的文化,和達多王子一樣,算是半個中國通。
國家文化和人一樣,都有慕強的心理。
雖然近來大齊朝在軍事力量上,實際是比不過戎羌的,但除此之外的經濟、文化、科技、藝術技術,無一不凌駕于戎羌之上,更凌駕于其他周邊國家之上,因此周邊的國家,十分仰慕中原風華,貴族學習漢語并不是件稀奇的事。
尤其是像日本、高麗這兩個國家,幾乎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至少能說一口并不怎么流利,但至少還能聽得懂的漢語。
至于認識漢字,那個人就是他們的基本技能,畢竟很多國家空有語言而沒有文字,非得依靠漢語,才能著書立說。
所以說在現實生活當中,日本、韓國、安南等國家流傳下來的古籍文獻,隨便哪一個中國高中生,都能不太吃力地通讀完畢,可他們本國人想要讀懂這些由漢語漢字記載的文獻,那可就費了姥姥勁了。
雖然如此,但是金密狄作為一個草原上部落的王子,能把漢語說成這樣幾乎可以具備日常交流能力,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既然是熟人,那就省去了互相通報姓名的這一步。
蕭文明人未上前,聲音卻先傳到了金密狄的耳中:“聽說近來戎羌達利可汗遇刺新喪,王子不留在草原上替可汗守孝,為何要跑到中原來?還殺了我那么多的百姓?”
金密迪的回答簡單粗暴:“就是為了報先可汗的仇來的,血債血償,天經地義!”
/77/77155/29658837.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