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倒也不好說兩者孰勝孰劣,此間差異是獨特的大環境、不同的經歷造成的,自身道行根基、護道手段能齊頭并進自然最好。 不過,沉墨相信,等赤炎宗門人弟子在仙界修煉上數年、十數年,有仙界靈氣蘊養,一定程度上能彌補根基上的差距。 順著這一話題,沉墨跟道玄真君二人,順勢談論起了修行的各大境界。 在這點上,沉墨基本是以“虛心請教”的態度,傾耳聆聽道玄的講解闡述……在太初界,神橋境便是修行中人能達到的極限,起碼數千年來一向如此,沉墨連第六道境是何叫法都不知,更別提更詳細的了解了! 而道玄真君雖然也僅是神橋境修士,但他卻是“仙界土著”,碧霄洞落在五龍山都有八千多年了;更何況在碧霄洞天墮入凡塵前,也誕出過不少神橋境強者,偶爾會回返洞天,留下些許見聞記志。 所以,道玄真君無論是在五龍山形勢,還是在修行道境方面,都比沉墨知曉的更多! 據他所言…… 在玄黃世界,眾多非凡生靈將修為層次劃分為了九大道境。 神橋境即第五道境之前的叫法,各個種族乃至人族各個修行派系,叫法都有些許區別,但流傳最廣的還是鍛體、聚氣、靈海、元丹、神橋這一套! 而且,即便仙界修煉大環境得天獨厚,絕大部分修仙者終究停留在前三道境之內。 元丹境(第四道境、四階)及以上強者,所占比例確實要比太初界多了些,可也沒有超出太多;第四道境及以上存在,于不計其數的非凡生靈之中,依舊屬于鳳毛麟角。 元丹境修士,可道一聲真人;神橋境修士,能稱一聲真君! “至于神橋境以上,還有四大道境……” 說到這,道玄真君取了一顆青云洞天出產的靈果,放入口中細細品嘗,而后又慢條斯理的敘述起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