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景泰十六年春末,今年壯大起來的毛里孩出兵侵擾河套地區。 趙輔、朱永鎮邊率軍出擊。 景泰十五年,因為兵部尚書杭敏貶官東宮軍研院院令,杭昱遲遲未能封侯,杭氏外戚一落千丈。 唐氏外戚趁機崛起。 安丘侯在軍中的地位節節高升,已是五軍都督府鼎柱,景泰十六年時,吏部尚書王翱已年近八旬,朱祁鈺體恤他年邁,本想擢升戶部都察院副都御使張鵬為尚書,輔佐王翱。 再過一兩年,王翱就可以致仕了。 不過群臣一看不對勁。 哪能讓太子黨去當吏部尚書。 遂一致反對。 最后推了吏部右侍郎唐慶為吏部尚書,輔佐王翱。 而在唐氏勢力的支持下,兵部郎中唐盛擢升為兵部左侍郎。 唐氏外戚,一都督,一尚書,一左侍郎,再加上唐興的其余子侄紛紛入朝為官,連他家的一個沒有功名的遠房侄兒,都能進大理寺擔任一個從七品的評事。 唐氏外戚已經坐大! 尤其兵部和吏部都有人身居要職,一時間黨羽眾多,儼然有權傾朝野的局勢,對此,歷來反對外戚專權的文官集團,竟然沒吱聲。 文官集團不傻。 太子殿下雖然很少參政,但這些年表現耀眼,而其性格又極其矛盾,仿佛擁有幾個人的人格,讓人無法揣摩。 太子殿下逼殺孫太后、手刃堡宗,福建設局平定叛亂的雷厲作風,也讓文官集團忌憚不已。 如此太子若是登基,很難被文官集團拿捏。 相反。 五歲的福王殿下知書達理。 而且性格軟糯。 據說曾被唐貴妃宮中的貓攆得滿院子跑,被救下來后,抱著唐貴妃哭了一下午,怎么都安慰不好的那種。 之后更是懼貓如虎。 如此心性,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太子人選。 那么讓唐氏外戚專權,最后如果能換福王朱見津入主東宮,才符合文官集團的利益。 所以文官集團也在推波助瀾。 唐氏外戚已經手眼遮天。 而在唐氏外戚專權的同時,有個人也悄無聲息的升官了。 陳汝言。 終于從兵部郎中熬到了兵部右侍郎。 至于大明長城…… 朱祁鈺忌憚他,想要邊緣化于謙。 而朱見濟也還需要于謙在沿海幫忙打壓海外走私的事情——朱見濟想要再去一趟西洋和南洋,大賺一筆。 所以于謙一直在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