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謙有些意外,“石灰吟?” 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 永樂十年,于謙十五歲,被錄取為錢塘縣儒學生員,次年就讀于吳山三茅觀,十七歲時應鄉試不第,仍就讀于吳山三茅觀,就在這年寫出了《石灰吟》。 朱見濟笑道:“少保這首詩,必將流傳千年。”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別人的馬屁對于謙或許沒效果,但有“生而知之者”之譽的太子殿下說出這樣的話,于謙還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小飄乎。 于謙也笑了笑。 寒暄過后,接下來是正事。 朱見濟漸漸收斂笑意,“于少保,不知道貴婿朱驥沒有給你說過這一兩日的事情。” 于謙的女婿朱驥為人剛正,在錦衣衛南鎮撫司任職。 世襲的千戶。 南鎮撫司不是行動機構。 是錦衣衛內部紀律監督機構,錦衣衛的行動,事前都要通知南鎮撫司,由南鎮撫司對整個行動的過程和結局進行監督。 當然,大部分時間南北鎮撫司都在狼狽為奸。 利益共同體嘛。 所謂的監督都是走過場的面子功夫。 除非錦衣衛的高層或者北鎮撫司這邊有人要倒霉了,南鎮撫司才會站出來,要不然大家都是一個部門的同僚,誰會撕破臉皮。 所以盡管便宜老爹忌憚于謙,但還是讓朱驥世襲了。 南鎮撫司就需要朱驥這樣的人。 于謙沉默不語。 朱見濟見于謙這反應,知道大明長城心里應該有數。 對于謙的反應也不意外。 朱祁鎮和朱祁鈺都是大明天子。 于謙作為臣子,確實無法選擇。 因為這一場兄弟博弈不論誰勝誰負,于謙都是不忠。 他只能作壁上觀。 也行。 反正從一開始就沒奢望于謙能幫助自己。 態度誠懇的笑道:“這幾日事情過后,若是陛下還沒痊愈,孤便要監國理政,母后雖然聽政,但要照料父皇,諸事繁忙,屆時還望少保能為孤保駕護航。” 就差沒明說了,孤監國理政,要重用你于少保。 于謙又是一頓意外。 什么狀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