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旁的尹文操看向陳景恪的目光里也首次出現了敬佩,這種心胸氣魄他自愧不如。 即便是當了一次拿來主義者,陳景恪還是有些飄飄然,不過想到大家的身份和成就馬上就冷靜下來。 和這滿屋子的大佬比,他實在沒啥可嘚瑟的。 等到大家都平靜下來,他才道:“既然大家都認同我說的話,那么可以以此來對照我道教的教義,看看哪里做的不好。” 眾人皆陷入深思,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以前他們還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沾沾自喜,此時有了參考標準才知道,還差的很遠。 “其實我們道教的核心教義已經走偏,身為宗教竟然追求‘出世’,而不是教化眾生。” “遺世獨立孤芳自賞,誰還信奉我們?一個宗教沒有人信奉,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若不改變早晚有一天會自我消亡。” “宗教只有扎根在民間才能生存,這也是盡可能擺脫帝王將相影響的最好辦法……佛教就是最好的例子。” “歷史上滅佛的君主有許多,可他們依然頑強的存活。朝廷稍微放松約束,馬上就會死灰復燃。” “為什么?因為他們扎根在民間,在百姓的心頭……所以宗教必須要擁有和瘟疫一樣特性,能夠迅速的傳播。” “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作出改變,只有這樣我道教才能一直存在,并把先賢之學說傳承下去。” “我們要讓道教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更加積極主動的向民間傳教。” “不只是中土的民間,還有四夷也是我們傳播信仰之處。” 陳景恪擲地有聲的道:“我們有義務讓全世界都沐浴在華夏文明的恩澤之下,而這一切都將有我們道們開啟。” 被橫渠四句感染的眾人很容易就被調動了積極性,紛紛表示支持。 反應最激烈的還是田仕文,大聲道:“說的好,這才是真正的道門,小友一語驚醒夢中人,真恨不能早與你相識。” “我話放在這里了,這次革新我樓觀派必以紫霄觀馬首是瞻。若真人不嫌棄,我愿為馬前卒。” 孫思邈大喜,道:“田真人太客氣了,道教革新非一家一人之事,也不應該有一家一人決定,需要我道門同道共同努力才行。” “我紫霄觀的態度剛才已經言明,求同存異,所以沒有誰為誰馬前卒,有的只有風雨同舟群策群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