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吉時已到,著倭國使臣入奉天殿面圣!」.... 隨著由宦官口口吶喊相傳的高呼聲,奉天門緩緩打開。 源友信連忙把木盤放置地上,跪地磕首高呼:「小國使臣謹遵大明皇帝陛下圣諭。」 而后端起木盤起身,在宦官的帶領下,朝著前方一路過去。 奉天殿中。 群臣激動。 誰也沒想到,太孫殿下竟然真的在對倭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勝利。 要知道,以往的戰爭,贏了便是贏了,會給國庫造成非常之大的負擔,每次打仗,死亡人數眾多,還要給予大量的撫恤金。 倭國,這個連蒙元開國時期,都失利過兩次的國度,又在茫茫大海之上。 對于討伐倭國的戰爭,其實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不怎么看好的,覺得這就是太孫殿下的勞民傷財。 五十萬軍,比之蒙元的三十萬軍還要多二十萬人,若是因此失敗,對于整個大明的統治之根基,都是一股很大的動搖。 也就是現在陛下震懾天下,寵溺太孫,若是換了這古往今來任何的一個朝代,這么多軍士的調動,是絕對會遭到所有群臣的反對。 況且當年,便是陛下,也曾經被劉基所勸阻。 然而現在的事實證明,太孫殿下的決策和方針是非常正確的。 雖然明軍是有一定的損傷,但這損傷對比國戰而言,是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準。 糧餉方面更加不用說了,負擔是有,但是相比如今繁榮的大明,這點負擔還真就算不得什么,頂多不過是往年一年的歲入罷了。 如今的大明,在賦稅上已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商稅的增加,還有太孫殿下群英商會所創造的利潤 ,已然不算是什么。 最為主要的是,這次在和倭國的談判中,太孫殿下主張收取倭國九千萬白銀的賠償。 雖然是分二十年還清,但這對于大明來說,相當于把戰爭的消耗,全部都轉嫁到了倭國的身上。 相比之下,倭國的割讓三城,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他的什么通商權,滿朝文武也沒什么在乎的。 至于什么領事權,那就更加不用說了,那是跟百姓,準確說是商人相關的事情。 即便是現在,商人在朝廷官員的眼中,也是地位極其底下,也就是太孫殿下,會因為曾經商人的身份,所以會給他們謀取一些好處。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當倭國使臣,手捧倭國國書,于奉天殿外三跪九叩后緩緩步入朝堂之時,這也就意味著,往后的戰爭,給了大明官員一個新的眼界。 那就是足夠的賠償。 似乎有些圣人之言,什么大度,包容之類的,好像并沒有賠償來得更為舒坦。 那可是九千萬白銀啊。 這般巨大的數額,讓每一個朝臣都感覺到窒息的意味。 「今天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啊。」朱英不禁有些意味深長的感嘆著說道。 后邊朱元章微微頷首。 他以為大孫是在說大明立國時候的那口惡氣,終于是在今天徹底的通暢,便也笑呵呵開口道: 「今天確實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眼看倭國使臣已經在奉天殿中跪倒,雙手高舉木盤托著的倭國國書,朱元章對著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輕輕點頭示意。 劉和立即拿出玉璽,小心的打開上面包裹著的綢緞,恭敬的送到太孫殿下的面前。 朱英拿起玉璽,從金鑾殿上走下,一步步走到倭國使臣源友信的面前。 打開上面的倭國國書,是用倭文和漢文書寫的具體賠償條件。 在右下方,倭國的印章已經蓋上。 當朱英拿起玉璽蓋在倭國國書上的時候,便就代表著這歷史性的一幕已然完成。 朱元章此刻面上,也是絲毫不掩飾的激動。 眾多群臣更是全部跪伏在地,三聲山呼: 大明萬歲萬萬歲,陛下萬歲萬萬歲! 便是心性再好,再大的事情也是波瀾不驚的朱英,在聽到這呼聲的時候,臉上亦是多了幾分潮紅。 大明皇長孫!. 執筆見春秋 wap. /64/64001/21046673.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