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詹徽適時道:“不知道太孫殿下出了何等妙計。” 朱元璋回憶了下說道:“大孫的意思在于,無論是地方縣城,亦或是府城郡城,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那便是他的掌權(quán)者,在文武之上,幾近歸屬于一人管轄。” “當(dāng)失去了別人的鉗制,大權(quán)在手時,太多的事情,就開始變得完全不同起來。” “若是心懷仁慈還好,若是心有邪念,則自然更為容易與一些地主商人,行官商勾結(jié)之事,同流合污。” “要想把貪污的風(fēng)氣,徹底的止住,那就必須要有人相互牽制,互為對頭,最好分為三方,以三足鼎立之勢,分割手中權(quán)力。” “如此一來,便可使其在違法時,有忌憚之心。” 聽完陛下的話,詹徽的心里隱約有些觸動。 和其他人所不同的是,詹徽是為酷吏,因?yàn)橐恍╆P(guān)系,并沒有宗族朋黨。 像是舉薦丹徒縣知縣劉秉元,那也是因?yàn)閯⒈巳耍_實(shí)有才華在身。 也正是因?yàn)檫@等緣由,所以朱元璋對其在忠誠上,一直都是相當(dāng)信任。 詹徽本身的涵養(yǎng),是非常之高的,除了有一些刻薄,性格有些陰險之外,不失為一個好官。 吏部尚書詹徽的父親名字叫詹同,在元朝末年于陳友諒手下任職。 后來陳友諒死了,朱元璋征召他為國子博士,因?yàn)槟莻€時候非常缺乏人才,而詹同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朱元璋賞識他的文章才情,而他也可以很好的貫徹朱元璋一些思想,許多方面都讓朱元璋非常稱心,是以朱元璋對其一直很器重,很照顧。 一直到老,朱元璋對他的照顧也沒有減弱。 父子兩個人都是吏部尚書,猶如東漢末年袁家四世三公讓人贊嘆。 其實(shí)在詹徽的身邊,幾乎十二個時辰,都有錦衣衛(wèi)的監(jiān)察。 包括那些仆從,下人,婢女,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錦衣衛(wèi)的暗子。 甚至詹徽的某個側(cè)室,說不定私下跟錦衣衛(wèi),也有一定的聯(lián)絡(luò)。 主要是吏部尚書這個位置,手中的權(quán)力太重要了。 歷朝歷代中,皇帝最為擔(dān)憂的,就是官員之中的朋黨勾結(jié)。 而吏部尚書,是最容易造成這個情況的。 中低層官員們的前途,幾乎全部掌控在吏部手中,一旦吏部尚書有小心思,造成的影響,可謂是空氣巨大。 詹徽擔(dān)任吏部尚書也有不少年頭了,對于一些地方官員的情況,可謂是熟記于心。 聽到陛下說起太孫殿下的想法,詹徽心中不由拍案叫好。 “臣聞陛下所言,實(shí)為根治貪污之良藥。” “在臣這邊,見過太多的學(xué)子,是如何一步步的,走上貪污的道路,太孫殿下的話,幾乎是直指核心。” “只是這地方之上如何分權(quán),還是要多多考慮清楚才是。” 朱元璋點(diǎn)點(diǎn)頭:“倒是目前已經(jīng)有些眉目了,大孫所創(chuàng)辦的治安司,便就是奔著這個方式去的。” “如今大孫正在巡查,正好也可以看看,現(xiàn)在這個法子到底有用無用。” “若是有治安司在的地方,貪污的現(xiàn)象大幅度的減少,那么便可以開始著手實(shí)行了。” “倘若即便是治安司介入,也未曾減少的話,那就得看看這貪污之源,到底是從何處由來。” “這樣,你先去寫個章程,也無須過高,先把縣城的定下。” “把縣城的一些官員手中的權(quán)力,重新來一個劃分,詳細(xì)的指定出來。” 朱元璋交代著說道。 他要嘗試著對縣城的官員,進(jìn)行一個改革。 看看假若一個知縣的權(quán)力,被分化之后,是不是真的有遏制貪污的效果。 況且這個改革出來后,完全可以在大批的縣城先進(jìn)行嘗試。 效果不錯,則全國推廣。 /64/64001/1946011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