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就是太孫殿下的賺錢手段。 可謂是把整個南直隸地區的經濟,就這么一下子全部盤活了。 “趙尚書,這個法子,可否在其他地區,也能如此推行?!敝煸俺烈饕幌聠柕馈? 趙勉想了想,回道:“回稟陛下,此法有所限制,只能用于百姓富足之地?!? “京師之中,向來大戶居多,大量的貨物過來,大戶們可全部購光?!? “除開江浙一帶,臣想不到還有那些地方,有如此之多的大戶。” “不過有些相對來說還算富足之地,地方官府可幫忙采購,低廉賣給百姓,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法子。” 朱元璋聽聞后,搖頭道:“采買之事,不當是官員代辦,如此一來,中飽私囊者眾多,真到了百姓手中,反而只高不低?!? “說不準有些心黑的,強買強賣,價格反倒是比原先更高?!? “大孫曾言,商道之處,唯有以商治商,不可跨界而行。” “這些采買之事,往后要是要交到商會手中?!? 對于官員的不信任,是朱元璋從小就有的感官,加上大孫也說過,官員絕不能過于插手商道之事。 這就讓朱元璋心里有了決定。 商道是一方面。 接下來,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也紛紛就太孫殿下目前所展開的一些策略,開始議論起來。 在兵部這邊,主要就軍政分離,包括防止衛所的糜爛等一系列事情,由兵部尚書茹瑺,發表自己的看法。 刑部這邊,便就是新版大明律法的修訂了。 工部這邊的事情,就比較多了。 水泥,印刷,造紙,火銃等一系列的研究,制作,都是在工部負責。 單單一些想法和講述,工部尚書沈溍,一人幾乎講述了大半個時辰。 反倒是吏部這邊,能講的事情比較少。 至于禮部, 雖然沒有尚書,也有禮部左侍郎在。 主要的方面,也就是近期科舉的一些改變。 朱元璋聽完之后,這才驚訝的發現,短短不過大半年的時間里,大孫竟然已經插足了六部之中的方方面面。 且一切有條不紊,按部就班。 一直到差不多日落時分,關于太孫殿下的討論,這才堪堪結束。 “說說吧,現在大孫的路子,都已經擺在你們面前了。往后的路子,有什么想法的,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咱也都好生琢磨一方,總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依賴在咱大孫的頭上吧。” 朱元璋開口說道。 在他面前的,可謂是大明最為頂尖的官員,掌控著大明前行的方向。 自然是要有作用的。 若是沒有作用,那就換人過來。 什么事情都得等著大孫的安排,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區別。 朱元璋亦是不想讓所有的事情,全都壓在大孫的肩頭。 這里過不了幾天,大孫就要外出巡查。 要是大孫一走,這里的事情就開始搞砸,那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朱元璋可不想有那般尷尬的事情發生。 各部尚書聽完后,開始沉思起來。 唯一稍感輕松的,也就是禮部左侍郎了。 對于禮儀章程,太孫殿下這邊幾乎從未插手過,自然也沒有什么大動作的必要。 半晌,朱元璋都等得有些不耐煩的時候。 兵部尚書茹瑺這才起身作揖道;“啟稟陛下,臣有一些愚見。” () 1秒記住愛尚:。 /64/64001/1942596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