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和大孫一起經歷過這么多事情之后,朱元璋如何看不出大孫的想法。 只是看這個章程里的一些簡單描述,朱元璋就知道大孫實行的主要方向。 其實驛站對于大明財政的負擔,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他深知驛站的重要性,是絕對不容許有任何缺失存在。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驛站就是皇權的延伸。 有驛站的地方,才是叫做真正的大明疆土。 即便是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去維持整個驛站的運轉,朱元璋也是在所不惜。 其實到了現在,朱元璋對于驛站也有擔憂,他很擔心那個子孫不得行,對驛站忽視,甚至是裁剪,撤銷驛站。 朱元璋的擔憂,實則在大明末年,成了現實。 明末崇禎為了節約朝廷的開支,便把很多的機構取消和合并了,他認為這個驛站機構是可有可無的,于是下令將他撤掉。 驛站機構的撤銷讓李自成丟失了一份可以混吃等死的工作,李自成就這樣失業了,并且還欠了一屁股債,不得已為了能夠繼續活下去起兵造反。 其實嚴格說起來,李自成的造反只是一個體現,最為主要的是,因為多代明朝皇帝對于驛站的忽視,不斷壓縮人員和開支,使得京師朝廷對地方的掌控開始衰落。 若是此前,或者說其他人把驛站民用提出來,換來的只有朱元璋的勃然大怒,甚至是直接處死。 但是大孫提出來,朱元璋就會沉思這其中利弊。 不得不說,朱英在入宮之后做的這些事情,對于整個大明的影響太大了。 不管是軍,政,民,都有著非常之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如春風化雨一般,逐漸的滲透,地方上暫且不談,單單就京師而言,已然是翻天覆地。 前面這么多成功的案例在前,這也會讓朱元璋在面對大孫看似有些荒唐之舉的同時,不會一棍子給打死。 朱英聽到老爺子這般詢問,眼中閃過驚喜。 現在的大明在綜合國力各方面,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 而目前的朱元璋,就大明而言,可謂唯我獨尊。 朝堂上撤銷宰相制度后,胡惟庸等一系官員的覆滅,讓整個朝堂再沒有任何朋黨,可以去反抗朱元璋的諭旨。 軍隊里,曾經的開國名將一個個老的老,死的死。 藍玉這些都算是新生代的,而不是最初跟隨朱元璋的那一批。 百姓,或者說士紳地主這些,那就更不用說了。 驅逐韃虜,恢復中原,這等功績可得千古傳唱,經過起義的新地主階層,都是大明,朱元璋利益的擁護者。 哪怕江南地區的那些豪紳世家心有怨恨,在強力賦稅,富民遷移,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也頂多是暗地里耍些上不得臺面的小動作。 朱英很清楚。 不管是多大的改革,只要得到老爺子的威望加持,那就定然可以推行下去。 心中思索一番后,朱英回道: “爺爺,孫兒在查看戶部的財政支出后,發現整個驛站對于大明的負擔,非常之嚴重,甚至比都上軍餉開支的大半。” “可孫兒心中也很是清楚,驛站對于咱們大明,是絕對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驛站的開支誠然可以承擔得起,可孫兒心中擔憂著,若是往后的大明,遇上天災人禍,亦或是其他問題。” “后世哪個不肖子孫,腦袋一熱,把整個驛站都給裁剪撤銷,那豈不是自毀我大明根基。” “所以孫兒就一直在想著,如果驛站能夠像爺爺定下的軍戶制度那般,能夠自行填補錢財開支,甚至還能有所盈余。” “那后世子孫對此,自當只有看重,而沒有忽視之憂了。” 朱元璋聽著這話,心里頭非常的欣慰。 常言道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看來,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曾經還缺銀子花銷,現在大孫基本上也解決了這塊問題。 大明寶鈔的價值,也不在不斷的上漲之中,按照目前的情況,要不了多久,便就跟金銀同價了。 大孫能夠不斷的去探索未來大明國運之事,這說明具備長遠目光。 有孫如此,爺亦何求。 不過作為皇帝,朱元璋自然不會說輕易答應,多少也得提點幾句。 “大孫當知道,驛站營收之處,無非在于道路關隘,貨物運輸,而其中收益最大者,唯有商人。” “商人不事生產,若天下云從,何以安國。”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思索片刻后道:“重工興商。” “目前商人禍端在于囤貨居奇,投機倒把,妄圖不勞而獲,孫兒重制大明律,另立大明民法章。” “但凡擾亂市場,哄抬物價,以暴利為營者,皆為觸犯,處以罰金勞役之刑。” “商業應該得到有效的引導,在往后的商業建設中,當以工業造廠為主,開房民辦,盈虧自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