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驛站大致分為三類、四種。三類,也就是水馬驛、急遞鋪、遞運所。 四種,則是因為水馬驛又可細分為水驛和馬驛。 目前朱英的準備下手的地方,就是在急遞鋪這一塊。 南北官道的建立,同時也要對驛站的體系進行一個擴充,最好是這個階段,對于大明十三省,同時修建一條快速的直道。 這個工程,完全可以作為南北官道的一個延續。 而在這個其中,朱英下一步的準備便是,驛站民用。 大明的驛站很多,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全都是處于一個閑置的狀態。 像是用得最多的,便就是急遞鋪了,這里主要通行的,便就是地方官員的奏章,還有往來的軍事情報。 而驛站本身所需要的花費,全是由朝廷在負擔開支。 若是放到后世去,很難想象這么一個龐大的體系,沒有一點自給自足的能力,徹底的負擔在大明戶部的身上。 每年的開銷,簡直是難以估量。 朱元璋軍戶制度,把將士們的糧食這塊,進行了轉移,但驛站的負擔,每年都要拿走大明財政將近三成的歲入。 這就是為什么大明建國至今,每年都是入不敷出,需要印刷大量的寶鈔進行虧空的彌補,一直到后面的寶鈔崩盤。 當然不可能說,所有的驛站都給民用,這里就需要劃分一個分界線出來。 將民用和官用,進行一個區分。 區分之后,就是如何賺錢的方式了。 這一點,對于目前的朱英來說,要非常的謹慎。 因為這已經觸及到老爺子那里了。 想要盈利,那么就避不開將老爺子的定下的政策進行改動。 那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職業分配制度。 職業分配制度,將整個大明的人口,限制流動,而現在朱英就是想要辦法讓人口流動起來。 朱英知道,在老爺子看來,百姓們安安分分的待在本地,不要四處亂跑,那就是大明的安穩。 可朱英非常清楚這其中的弊端,若是在開國之初,自然是利大于弊,但是休養生息二十六載的今天,已經是在阻礙大明的發展了。 更別說現在番薯等新作物的出現,將會極大程度的解開勞動力,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勞動力出現。 這些閑置的勞動力,在得到溫飽之后,肯定會想著謀取更多。 尤其是已經成長的青年一代更甚。 就在朱英想著如何跟老爺子述說的時候,門外傳來響動。 朱英抬頭看去,只見老爺子帶著信國公湯和出現。 “大孫,怎的到了咱門口,都不來看咱。” 朱元璋有些不開心的說道。 朱英到了乾清宮門口這事,自然不可能瞞過朱元璋。 朱英連忙賠笑道:“爺爺,孫兒在門口就聽到了爺爺的笑聲,難得見爺爺如此開心,便就忍住不去打擾。” 朱元璋聞言道:“你這孩子,咱還能有什么高興的事情,不都是在聊你嗎。” 朱元璋一邊說著,一邊就自顧自的坐在大孫的旁邊,同時也招呼湯和入座。 朱英只能是尷尬的賠笑著。 “大孫這是在寫什么章程呢,拿過來給咱看看。” 朱元璋掃到案臺上,方才朱英自己的一些記錄,便就隨口說道。 朱英心里頭咯噔一下。 書案上寫的文書記錄,便是剛才朱英對于驛站的改造,還有關于驛站民用,以及如何盈利的方案。 朱元璋見大孫沒動靜,也沒多想,直接起身拿了過來,開始觀看。 看著看著,眉頭就皺了起來。 湯和坐在旁邊,很是安靜,跟透明人似的。 半晌,朱元璋才把上面的記錄看完。 出乎朱英的意料,這次老爺子并沒有發怒,而是問道:“驛站民用,大孫可是想好了。” (https://.23xstxt./book/70531/70531977/692367264.html) .23xstxt.m.23xstxt. /64/64001/1915767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