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藍玉這小子,沒成想還會有這么大的轉變,倒是讓咱有些始料不及啊。” 大明皇宮,華蓋殿中,朱元璋看著剛才從蔣瓛手中拿來的卷宗記載,笑著對旁邊的大孫說道。 朱英聞言,接過卷宗一看,也是很滿意的點點頭。 軍隊里縱容將士貪污的風氣,由來已久。 別說什么屢禁不止,這是很多底層將士都迫切渴望的,尤其是在戰時,更是如此。 朱元璋對于這方面,也有想過一些法子,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多少年來,軍隊從來都是這樣。 要想遏制住這股風氣,只能拿更多的軍餉去填補,但軍餉過大,造成的國庫壓力也會極大。 前些年大明國庫可謂是一直都勒緊了褲腰帶過活,哪里還能考慮這么多事情。 真要強行禁止,很容易發生兵變事故,更容易動搖軍心。 作為長期的統軍人物,朱元璋明白其中利害,無奈下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這也就導致出現一個很是尷尬的局面。 那就是在文臣中貪污幾兩銀子,就得被處死,而在軍中貪污行賄之風盛行。 像是淮西武將勛貴所掌控的軍隊中,這些百戶所,千戶所,包括總旗,小旗,他們的任免升職,幾乎都快是明碼標價了。 很多衛所指揮使,就是靠著這個,賺得一個盆滿缽滿。 現在因為曹震衛所軍營中發生的事情,讓朱元璋對于藍玉的刻板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縱觀整個大明,在軍事能力上,能夠和藍玉比肩的,只手可數。 本來也是要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甚至在朱元璋的心中,除了加強對邊疆外族的抵御,也想立下一些不征之國,讓子嗣后代們,好好守住這個家便就行了。 如今,大孫能力優秀,無論軍事,治國,皆出朱元璋所望,更兼有雄心壯志。 雖說現在局面多線即將開戰,朱元璋并沒有覺得是個很難的事情。 陜西,揮手可滅。 倭國,大軍鎮壓,更有巨大銀山可供挖掘,若真有大孫說的那么多,對于大明來說,當真是個好事情。 遼東那邊,派再多將士,百姓過去開荒,都是值得的,幾乎是整個北方的糧倉。 從倭國拿銀子,從遼東收糧食。 往后的大明,只會是更加的國富民強,未來可期。 聊完藍玉的事情后,朱元璋眉頭一挑,道:“這些個奸商,到底是藏匿了多少錢財,僅僅在京師這里抓捕了一批了,得鈔竟有兩百余萬貫,簡直駭人聽聞。” “山西等地,本就窮困,咱每年都要支出多少錢糧,去賑災,平荒,換來的是什?!? “這些個奸商,手里頭有這么多的錢糧,不思給家鄉作協奉獻,反而還要勾結外族,壞咱大明,簡直是罪該萬死!” 山西的晉商有錢,可山西的百姓,過得可不是什么好日子。 就大明目前來說,整個西北地區,都是屬于非常窮困的地區,旱災那是時有的事情。 尤其是水源,非常之缺乏。 真正意義上的窮山惡水,其中馬匪,更是整個大西北獨有的特色。 朱英更是知道,哪怕到了后世,大西北的整體經濟,都是一直處于末端,更不用說如今的大明了。 而現在,抄沒出這么多的錢糧,足以看出其中貧富差距,超乎想象。 兩百余萬貫啊,這可是多少賦稅。 朱元璋現在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自從大孫出現后,這錢糧,好像來得也太快太輕松了吧。 回想起往年,每次都和戶部爭銀子的場面,朱元璋就忍不住咳嗽兩聲。 仔細盤算一下,自從大孫入宮以來,進出的寶鈔,怕是得有上千萬貫。 簡直...太爽了。 朱元璋從小就是白手起家,現在竟然有一種啃孫的感覺,難得,難得! 當浮一大白。 案臺上沒得酒水,那就只能以茶水代替,端起杯來,一口飲盡,爽?。?! “爺爺,近兩日孫兒準備帶領都督府各都督,同知,僉事,包括京師周邊各衛所指揮使,巡查玄甲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