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隨即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朱棣。 和朱棡不同,朱棣現在可謂是藩王中的焦點人物。 這是在此之前,唯一敢于奉天殿上,朝堂之中,質疑過父皇關于儲君人選的藩王。 且目前來說,在行軍打仗這塊,也算是目前的朱棣,有過大功勞在身。 藩王們的消息,都是很靈通的,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多少都有些聽聞。 現在朱棣跟太孫之間那不清不楚的關系,很多藩王樂得看笑話。 不患寡而患不均。 朱棣太優秀了,很多藩王雖然不說,但心中妒忌的情緒都有的。 別人不談,朱棡就是最為先鋒者了。 “啟稟父皇,兒臣已經加派人手,調查關于倭國附近,有關颶風的情況,目前已有多路小船出使?!? “有前元之鑒,兒臣希望能抓捕一些倭國精通海運百姓,且看能不能避開颶風。” “有關海船,事關將士生死,兒臣也是派有親信嚴格把關,務必不得出絲毫差錯。” “麾下兒郎,也都是在加強操練,多多熟悉水性,尤其是在暈船方面,許多將士并不習慣,倘若貿然出海,極有可能戰力大失。” 一條條方案,一條條計策,在朱棣的口中娓娓道來。 朱棣在打仗這塊,對于細節特別講究,包括情報之類。 戰前,更是會做好諸多準備,預防可能出現的情況。 單單就問話而言,朱棣的優秀,明顯在于朱棡之上。 朱元璋的目光,也是露出贊許和滿意。 唯有朱棡的眼神,變得嚴肅起來。 在軍事天賦,包括才能方面,朱棡并不比朱棣差到哪里去,但在統籌布局這塊,相差還是有的。 其實朱棣說的這些,朱棡多少也有些準備,只是講述方面,就要差很多了。 讓朱棡感到有些不解的是,朱棣為什么會在這次家宴中,如此的表現自己。 因為目前大多數人,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想要先行探明太孫的想法,和后續對于藩王的安排事宜。 朱棣如此鋒芒畢露,顯然有所圖謀。 朱英聽著,眼神中也認真起來。 朱棣講述的這些,其實說出來,并不覺得有什么,好像并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 但能夠落到實地上,才是真正的本事。 很顯然,朱棣說的,都已經是落到了實處了。 “大孫,關于你四叔說的這些,你可是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朱元璋轉頭對朱英問道。 朱英起身作揖行禮,而后道:“四皇叔有先見之明,對于倭國事宜,自胸有成竹,孫兒并不太多補充。” “倭國島嶼眾多,在行軍,尤其是海上行軍,須在乎颶風外,還得掌控方向?!? “自前元典籍記載,當初蒙元大軍兩次征伐倭國時,就有不少大船偏離航向,駛入茫茫大海,不知所蹤?!? “且對于倭國,并不僅僅作為征伐,于我大明之軍力征伐倭國,不算太大的難事,關鍵是后續于倭國管轄。” “眾做周知,倭國并不富裕,地方更是荒蕪,現如今的有銀山在倭國境內被發現。這便是此次征伐倭國之重點。” 聽到太孫的話,朱棣眼中微光一閃。 很明顯得能感覺到,朱英正是在壓制他。 本來之前他和三哥朱棡間,體現出了很大的差距,可現在朱英把事情又轉到了治理上。 話外之意,征伐倭國的勝利,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后續才是重點。 把他剛才的表現,一下子沖淡了。 朱棡嘴角微微翹起。 他自然也感受到了。 藩王們心思各異,像是朱樉,好似沒有聽出來一般,自顧自的聽著。 在父皇,太孫,四弟談話間,大家也不可能去享受美食。 眾人覺得朱棣會有些惱羞成怒,讓人意外的是,朱棣起身行禮說道:“皇侄說得是,是我對此有些疏忽大意了?!? 這番話一出,別說藩王了,就連朱元璋的目光,都有些了些許的變化。 /64/64001/18711978.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