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允炆聽到娘親頗有些歇斯底里的吼叫,整個人一個激靈。 知道剛才自己的反應,讓娘親生氣了,且氣得很嚴重。 “娘,娘,孩兒剛才只是在想如何處置這件事,或者如何跟大兄討厭一些精銳兵馬,亦或是到哪里建國最佳。” “這大明邊疆外,孩兒不熟,便就在剛才想著,哪個地方最為舒適,至少不能讓娘親跟著孩兒過苦日子。” 朱允炆硬著頭皮,快速說道。 為人子者,對外人說謊,或許尷尬陌生,但應付家人,尤其是母親,好似是與生俱來的本領。 果然,在朱允炆這般哄下,呂氏有些狐疑的問道:“當真如此?” 朱允炆繼續道:“自是如此,孩兒先前是沒想明白這些,孩兒愚笨,想入神了。” 呂氏這才欣慰的點點頭,說道:“你能想到這些,已經是很不錯了,大明邊疆外小國眾多,確實也是需要好好探查一番,那些地方比較適宜居住。” “不過居住是一點,最為關鍵的是,咱們還得挑軟肺子捏,你這之后幾天,多去問問,看有什么好去處沒。” “往后就不要沉迷在經義之中了,多去接觸下軍中將領,看看能不能籠絡一位能打的,給咱娘親開路,許諾個藩國大將軍啥的,當是沒有問題。” “包括你大兄那邊,陛下那邊,多去走動走動,尋個機會,把這想法說說,畢竟你跟太孫,那也是親兄弟,怎的也可討個好點的位置,多些精銳兵馬。” 呂氏詳細的囑咐著,就現在看來,似乎去海外建國,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哪怕荒蕪了一些,也可使人慢慢建設。 呂氏也聽說了,太孫從極西之地,招了一批蠻夷工匠,在建造方面,很有一套。 到時候也能看看,能不能討幾個過來。 且如今海外招賢館還在開著,因為臨近正旦,各地來的讀書人不多,頗有些冷清。 在京師的讀書人,或是有關系,家室,自然沒多少想要離開大明,去那荒蕪地方。 等過了正旦,定有大量各地學子,為謀求一官位。 且到了藩國,允炆就是大王,自己就是王太后,無拘無束,也不用整日擔心什么。 哪怕落后了些,也圖個舒心,安享晚年。 看了看朱允炆有些吶吶的樣子,呂氏心中有些擔憂允炆能不能干好一國之主。 不過轉過頭來,若是允炆不行,那便自己幫襯吧。 大明這邊后宮不得干政,可在藩國,什么規矩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想到這里,呂氏呼吸一頓,一個想法在心中開始萌芽。 誰言女子不如男? 盛唐武則天,便就是古往今來第一女皇,自己雖不會去奪兒子王位,可跟著太子這般多年,對于政事也不算陌生。 如大明現在,重視商業,在商道上,呂氏自認為也不算差,小時候家里,也是經營過買賣。 想明白后,呂氏的內心,開始變得果敢堅毅起來。 而一旁,朱允炆聽著娘親的囑咐交代,只感覺頭皮一陣發麻。 內心縱使不愿,可也不敢當著娘親的面說出來。 他真的很想留在京師,越發多的新奇玩意,在大兄那里不斷出現,內帑里發放的俸銀,也越來越多。 甚至是朱允炆隱約感覺到,對于火繩槍,還有各方面的安排,似有千古之大變的發生。 這種奇怪的預感,不知從何而來,可無比真實。 大兄的動作,每一條都環環相扣,總是有新的安排。 短短幾月時間,京師和從前已然大不相同,平日偶爾出宮,朱允炆也敏銳發生,似乎百姓們都在發生變化,好像這世道,變得五彩繽紛起來。 他想留在京師,見證這一切的發生。 可抬頭時,對上娘親灼熱的雙眸,朱允炆心中輕輕一嘆,恭敬道: “孩兒明白了。” 呂氏笑顏逐開,這么多年了,她還是在嫁給太子的時候,和定為太子妃的時候,才有這般激動的心情。 如此想著往后,竟有些迫不及待了。 她隱約記起,曾經祖上,也曾有那么一位先祖女子,尤為出名。 /64/64001/18690148.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