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元璋突然笑著反應過來:“咱突然發(fā)現(xiàn),大孫這詩詞歌賦的水準,也還是不錯的嘛。” 再次細細的品味了一番先前大孫的詩詞,只感覺非常有韻味。 “劉和,筆墨伺候,大孫那書法著實不行,還是咱親自給大孫寫出來。” 自己詩作,朱元璋喜歡讓十二子朱柏來寫。 但大孫的詩詞,朱元璋更想自己來寫。 ...... 次日早朝過后,整個皇宮都有些沸騰起來了。 在早朝,朱元璋宣布了最新的藩王制度。 這也就是意味著從今天開始,所有藩王的藩地取消,大明疆域之內(nèi),不會再有藩國建立。 唯一藩國的冊封,只有海外。 同時授予藩王組建內(nèi)廷之權。 為了防止藩王在組建內(nèi)廷后滯留大明,規(guī)定藩王在遞交海外封國的文書后,只能在大明最長停留三年的時間。 超過這個時間,若是藩王還沒有離開,便取消藩王組建內(nèi)廷之權,并永久剝奪其權力,不得再次組建。 同時,放棄組建內(nèi)廷的藩王,可以獲得一份來自于內(nèi)帑的產(chǎn)業(yè),也可選擇入仕,掌軍亦或其他。 這則昭告一出,目前已經(jīng)就藩的八位藩王自然沒什么異議可言。 至于其他的還未就藩的藩王,譬如住在左右順們已經(jīng)封王的五位親王,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他們還指望著就藩離開京師,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般一來,可什么都沒有了。 只是他們連親衛(wèi)都沒有,即便有意見又如何,也只能憋著。 一群十幾歲的少年,頂著親王的名頭,放眼四周,文臣武將們根本不會過多關注。 反而,對于這次的改革的藩王制度,幾乎所有的文武官員都是叫好。 主要還是以朱樉為首的這些早期的藩王,名聲太差了。 藩地的情況,那叫一個混亂。 就算是當?shù)氐挠罚哺緵]法對抗。 現(xiàn)在好了,要禍害,就禍害大明之外去。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像是朱棣的話,心里頭還是比較高興的,下了早朝,就拉著李景隆一起喝酒去。 李景隆無所謂,作為皇親國戚,陛下的親外甥孫,都督府那邊去不去干系不大。 便就和朱棣一起,來到了燕王府中。 “表叔,恭喜了,這次陛下的改制,想必對于表叔來說,是最為有用的吧。” “海外封國,那可是真正的國,甚至還授予組建內(nèi)廷,以表叔的能力,想必定能開創(chuàng)下鼎盛基業(yè)。” 李景隆笑著說道。 對于燕王朱棣的很多想法,他算是比較清楚的,在北平的時候,就已經(jīng)非常的明顯了。 而在這份上,李景隆也曾不遺余力的幫助朱棣。 朱棣聽完,也是笑著回道:“能夠到如此境地,對于我等藩王來說,也算是一條路子了,說起來,這還得要感謝太孫殿下,這個法子,便是他提出的。” 李景隆聞言有些詫異,道:“太孫殿下竟有如此膽氣。” 海外封國的想法,其實是很大膽的。 首先就牽扯到大明的大軍,占據(jù)下來后,才冊封給藩王鎮(zhèn)守。 這也就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的軍隊,要留在藩國為藩王掌控。 有了大軍的藩王,加上自己的藩國,這幾乎直接就形成軍閥割據(jù)了。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明軍隊打下來的疆土,也當是屬于大明,而不是藩王。 朱棣也有些感嘆道:“或許在他的心中,我等藩王所冊封的藩國,是很難對大明造成危險的。如大周分封諸侯,海外遠離大明,如此一來,也能借助我等的力量,徹底的解決倭寇患吧。” 李景隆點點頭。 就目前看來,海外封國對于大明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唯一的隱患只是在于后世。 或許某個時候大明垂危,被藩王入主。 不過這些事情,是很久遠之后的事了。 分封制的存在,自始皇一統(tǒng)天下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沒想到今日,大明又將其恢復了。 這很有可能,像是曾經(jīng)的周朝一般,延續(xù)非常長的大明國祚。 “景隆,明年開春出征倭國,便就是到了我再次就藩之時,目前在高麗,道衍已經(jīng)有二十萬大軍配合而動,父皇這里,按照我的估計,至少也有四十萬大軍。” “這般聲勢,倭國那里無可抵擋,建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我知道景隆心中抱負甚大,到時候藩國百待廢興,更兼鎮(zhèn)壓倭人,我希望景隆可以過來幫我。” /64/64001/18320739.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