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雅文這種,不是說認識幾個字,就能理解的,換一個人,就是一種解釋。 這些事情,作為從小自貧民出生的朱元璋,深有體會。 朱英聞言,眉頭皺起,他不知道怎么開口去跟老爺子說,關(guān)于制度的問題。 搞點番薯,馬鈴薯,或者個人崇拜這些。 他還是有把握的,甚至前沿的目光,更是心中篤定,可以讓大明騰飛。 但是制度這玩意,太過于模糊了。 前世也沒接觸過,這可是一門大學(xué)問,不是說照搬前世的制度就可以了。 而是要講究一個因地制宜,前世的制度,也只有借鑒可言。 再者說了,他對于前世的制度了解的程度,也是非常的有限。 真要現(xiàn)在說出個所以然來,也是白扯。 只是他能知道,現(xiàn)在這般把事情都壓在一個人身上的做法,肯定是會有很大的問題的。 只是古代的社會環(huán)境,但凡老百姓有口吃的,能活下去,大明的根基就算是穩(wěn)固。 思索了一番,朱英沒在這個問題和老爺子掰扯,轉(zhuǎn)而說道關(guān)于秦王朱樉的事情上來。 聽到朱英對于老二的話,朱元璋笑著說道:“這小子,倒是有些心思,把主意打到你身上來了。” “大孫你是如何想的。” 聽到老爺子的問話,朱英也不猶豫,直接說道:“自家人過去,當(dāng)然更放心些,四川那等地方,土司甚多,本就需要教化一番。” “不過在這等事情上,二叔可干不了,待平叛之后,應(yīng)是即刻召回才是。” 朱元璋點點頭。 老二那暴虐性子,他當(dāng)然了解,搞得整個藩地民怨沸騰。 四川那等地方,要是交給他去治理,怕是天天起義造反不斷,可不就僅僅只有一個月魯帖木兒了。 “行,就按大孫說的辦,這小子待了這么久,也該是出去活動活動了。”朱元璋應(yīng)聲說道。 對此結(jié)果朱英也不意外,再大的氣,現(xiàn)在老爺子也都撒過去了。 僅僅只是禁足,也沒剝奪秦王朱樉王爵的身份,甚至宗人令的職位都還保留著,足以說明老爺子也只是教訓(xùn)一番。 沉吟一下,朱英再次說道:“還有一事,是關(guān)于沿海倭寇的事情。” 朱元璋聞言沒有多想,問道;“沿海倭寇那邊大孫放心,目前糧草已然調(diào)集,周邊大軍也在路上。咱還把水師也調(diào)了大半過去,定要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對于倭寇,之前朱元璋都是以防御為主,這次把大明水師都調(diào)過去了,便就是為后一步的征伐倭國做準備。 打仗這樣的事情,從來都不是一揮而就的,前期的準備工作,遠比想象中的更要復(fù)雜麻煩。 就算是再怎么想去征伐倭國,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出擊。 而且現(xiàn)在火藥司,已經(jīng)在開始大面積制作顆粒火藥了。 雖然火繩槍目前還未造出,但到了明年,也應(yīng)當(dāng)有一批量,可以先投入軍隊試試效果了。 “爺爺,關(guān)于此次的平倭主帥,可是有了人選。”朱英問道。 朱元璋一聽這話,心思流轉(zhuǎn),頓時就猜出了大半。 “是老四那個家伙吧,怎么著他還不死心呢。” 朱元璋大半生都在打仗里度過的,有成立大明二十五年,什么事情沒有碰到過。 加之昨日從錦衣衛(wèi)那里得到朱棣宴請大孫的事情。 現(xiàn)在大孫這話一出,就不難猜測。 “爺爺猜得沒錯,四叔正是有意這次平倭主帥。”朱英也不意外,老爺子的精明想到這些很是正常。 朱元璋聞言,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道:“依大孫看來,此事要如何定奪。” “既然四叔想去,那便讓他去吧。”朱英平靜的說道。 /64/64001/17316609.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