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列隊報數(shù)……” 太陽升起的時候,鎮(zhèn)虜軍第一步兵團的兄弟們也都已經(jīng)起來了。 高紹義騎著高頭大馬挺立在營門外,等待大家集結完畢。 旁邊的十名兄弟是高紹義兌換出來的警衛(wèi)班,為了保險起見,他們使用的步槍還是一八七一式德式步槍,但高紹義已經(jīng)給他們?nèi)考恿艘话咽謽尅? 按照高紹義的最終想法,每名士兵必須得保證雙槍才行,但是現(xiàn)在咱還沒有那個能耐,所以只能是先給警衛(wèi)班的人普及了,等到咱有了足夠的功勛點之后,再讓大家裝備上也不遲。 與此同時,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六國公使的人也已經(jīng)是躍躍欲試了,他們把每時每刻的消息都送回去。 至于總理事務衙門那邊,定親王直接告假,這等于是默許了高紹義的行為。 各國公使在總理事務衙門那邊放下狂話,如果大乾帝國朝廷不管這件事情的話,那他們就要親自來處理這件事情,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要讓朝廷來負責。 “稟報侯爺,三軍集結完畢。” 作為高紹義的副手,劉山充當了集結軍官的角色。 “鳴炮出發(fā)。” 高紹義一聲令下,三門老式火炮同時開炮。 前裝火繩炮… 看到這三門比自己爺爺還大的火炮的時候,高紹義就覺得有點眩暈。 西方國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先進的后裝火炮,但是還在試驗當中,并沒有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 可就算是人家的前裝火炮,那也要比咱們先進的多了,用這樣的玩意兒去對抗西方列強的軍隊,那不是開玩笑嗎?憑什么能夠打得過人家呢? 高紹義現(xiàn)在就希望系統(tǒng)當中能夠快點有火炮。 好在這一場是在使館區(qū)進行的,火炮的作用不是很大,可如果要是野戰(zhàn)的話,火炮的作用就來了。 雖然高紹義沒有組建騎兵部隊,但是朝廷還是下發(fā)了三百匹軍馬,讓這些軍官都可以有馬匹代步,要是都走著的話,那可有點寒磣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