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半小時后,王德寶滿頭大汗地趕到南鑼鼓巷。 幸好有自行車,不然這一路他起碼的走倆小時,或者花一毛二分錢坐公交車。 還沒進巷子,一路上就紛紛有人對王德寶行注目禮……實在是王德寶這一身破爛臟兮兮的樣子,再加上額頭上已經(jīng)結(jié)痂的傷口,實在太像是一個剛打完架的盲流。 但凡王德寶稍稍露出點慌張的神色來,立馬就有人摁住他扭送派出所。 所以王德寶表現(xiàn)的很淡定,找準門牌號,直接拍門大聲喊:“邱先生,邱行之先生,您在家嗎?” 聽到王德寶準確地喊出房主的名字,周圍那些警惕懷疑的眼神,頓時放松了不少。 片刻后,院子里傳來腳步聲,一個比王德寶記憶中的模樣,年輕許多倍的中年人,打開門,一臉詫異又帶著幾分警惕地打量著王德寶。 打量一下邱行之的臉,王德寶頓時長吁一口氣,幸虧他前一世看過這位大佬的回憶錄,總算沒走錯地方。 邱行之的父親是前朝的大佬,收藏了很多古董,在京城的宅子都有幾處,名氣不小,但后來也因為這個吃了很多苦頭,成分不好嘛,家里的收藏品據(jù)說也全都給抄了,父親也去世了,邱行之自己也被發(fā)配去邊遠地區(qū)改造。 一直到八十年代,開始糾錯,邱行之才回到京城,落實了工作,國家也返還了他家一個四合院的祖產(chǎn),就是南鑼鼓巷這里。 按照前一世邱大佬的回憶錄,五年后他會正式地停薪留職,重新開始經(jīng)營書畫古董的生意,但實際上,其實現(xiàn)在他就已經(jīng)在悄悄的籌備了。 如果王德寶不差錢,他肯定把龍泉印泥一直留在手里,但問題他現(xiàn)在急需還清欠債,并拿到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所以他等不了龍泉印泥升值了。 可現(xiàn)在是1984年,再好的古董也賣不上價,外匯商店里多的是幾塊、幾十塊賣給外國人的。 所以,王德寶必須得找一個識貨、靠譜,且又能出得起“高價”的買家。 想來想去,也只能是邱大佬了。 雖然王德寶兩輩子都不認識邱大佬,但聽說這位的口碑很不錯,干脆就過來碰碰運氣。 價格合適就出手,價格不合適就撤。 現(xiàn)在畢竟是1984年了,居民買賣東西不再需要去鬼市了,一些快消品甚至已經(jīng)不需要憑票購買了,大環(huán)境上是持續(xù)開放的。要是早幾年嚴查投機倒把的時候,王德寶還真不敢隨便來。 “邱先生,我叫王德寶,倉促前來,多有冒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