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天鍋-《我在春秋當領主》
第(1/3)頁
關于糧食的問題,一直是辛又最擔心的。
在這個物資缺乏的地方,誰主導了糧食,誰就有話語權。
辛氏作為三大家族,自然占有很多的良田,糧食的產量僅次于樊氏。
光是辛氏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這是整個辛氏,并非辛邑的糧食。
更不是辛氏大宗一支的糧食。
辛氏大宗,也就是辛又這一脈人丁稀少,占有的良田也是不多。
辛邑的田地,嚴格來說都是王室的。
歷代辛邑大夫,也就是辛又的這些先祖們,都嚴格地遵循著井田制。
只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在春秋中后期,井田制早就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比起耕種國家分給的井田,那些強大的家族更喜歡自己開墾荒田,將這些荒田當成自己的私田。
人的心思都在自家私田上了,公田自然就荒廢了。
辛邑大部分的公田都是如此。
反正公田每年的產出都是要交給王室的,隨便種種,有東西就行了。
而私田則是精耕細作,產量杠杠的。
唯有辛又這一家,公田和私田一向是同等對待。
辛又的那些列祖列宗們,又不肯開辟荒田,認為那是對周禮的破壞。
幾代人就守著天子分給他們的那些地,沒有絲毫進取。
所以辛氏大宗的糧食產出,遠遠比不上辛盡一脈,更不要說樊氏了。
在辛又老爹辛無病看來,辛邑的地都是天子的。
如何分配土地,必須要有天子的命令,私自開辟荒山那是犯法的。
只是這是時代的大勢所趨,上到諸侯下到小貴族,誰都在經營自己的私田。
任憑辛無病如何向鄉里上書,也每人理他。
偶爾辛邑公田的產出不夠了,辛無病還會用自家的糧食補上。
加上他常年重病,家中人丁稀薄,辛氏大宗在“糧食”這一問題上,沒有絲毫發言權。
每到年關,辛無病還得苦苦哀求幾個大家族,把他們的糧食勻出來,借給公中和那些沒糧食吃的國人。
所以,辛又不得不重視糧食的問題。
可惜這卻是一個沒法短期內解決的問題。
學習那些畿外諸侯比如魯國,承認私田,開始征收農業稅?
要是他是周天子還可以,他現在不過是一個邑大夫,這樣做就是不想要自己的腦袋了。
開辟自己的私田?
可行是可行,但是等到有收獲,至少也到明年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伊宁市|
汝城县|
光山县|
鲜城|
正蓝旗|
黎城县|
临湘市|
分宜县|
兰溪市|
崇明县|
金平|
乡城县|
建宁县|
航空|
阜康市|
隆安县|
民权县|
武川县|
二连浩特市|
稷山县|
凉山|
朝阳县|
马龙县|
建阳市|
南充市|
隆子县|
依兰县|
凤凰县|
临汾市|
商河县|
衡山县|
措勤县|
尖扎县|
黄骅市|
芜湖市|
洪湖市|
赞皇县|
张家港市|
商丘市|
闽侯县|